盐源苹果,欢迎助农支农,收获阳光自然果的您!

卍巴蜀佛教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受政策等因素影响,本论坛于2013年停止更新,关闭了发贴更新功能。
因留存有原创的图片纪实,见证了一段历史,故保留至今。
如有院校、相关研究机构、寺院等有合作意愿,在取得政府许可后,再恢复更新。
开启左侧
 楼主: 无量香光|查看: 2723|回复: 29

心念与命运(二)

 [复制链接]
 楼主|无量香光 发表于: 2015-12-7 20:04:29|显示全部楼层

心念与命运(二)

续-《心念与命运(二)》

摘自《因果教育:心念与命运》
  他特别喜欢奖助和勉励後学,只要後辈有任何可取的言语和行为,他就加以称赞,传扬对方的优点,并且说自己不如他们。
  他後来做到宰相。
  王阳明先生说:「一般朋友固然以责善(指责缺点、敦促对方改善)为贵。然而必须说教指责的地方少,诱导勉励的用意多,才行!」古德也说:「直接说出别人的缺点不能叫做正直。」这些道理深足以破除一般人似是而非的见解。(《德育古监》第五十二页)

            闻人有善,喜若己出
  
  杜正献听到别人的优点,便欣喜万分,宛如那些优点都是自己的一般。刘集贤听到别人行善,便称道不已。韩忠献听到别人做了一件小善事,便说:「这是我所不及的!」
  他们这几位古贤尽心为人、体恤家邦,择取旁人的善行,惟恐一不小心错失鼓励行善的机会,所以这麽乐於奖助、勉励和赞美别人。因为推荐贤能以利益国家百姓,正是从政者所应该知道,岂只是爱好而已?(《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二十三页)
  宋朝的真西山说:「听到别人做了某一件善事,应当赞叹随喜;听到别人的过失,必须尽力掩盖隐藏。促使别人事业和善行成功,才不致败坏自己的德性!」
  古人如此存心助人,我们又怎麽可以破坏或讥毁别人已经成功的事业或善行呢?(《感应篇汇编》第三卷第三十八页)

            心存善愿,易度众生
  
  佛在世时,有一个村落,流行著偏邪的见解,不顺从佛的教化。
  於是,佛就派遣目连尊者去。结果那一村落的人民都倾心向化。
  佛说:「这些村民跟目连有缘!过去劫,目连曾经当樵夫,看见山中有许多蜜蜂聚集在一起,要飞过来螫他。他对蜜蜂说:『你们都有佛性(成佛的潜在力),不要产生毒害的心,将来我如果成道,应当度化你们!』因此那群蜜蜂就飞走了。」
  今天这一批人就是从前那群蜜蜂,因为目连度化他们的念头和愿望,所以今生他一去,他们就立即接受他的度化!(《经律异相》
  邵康节写一首诗告诉我们怎麽心存善念:
  「每日清晨一炷香,谢天谢地谢君王。
  但求处处田禾熟,惟愿人人寿命长。
  国有贤臣安社稷,家无逆子恼爹娘。
  四方宁静干戈息,我若贫时也不妨。」(《感应篇汇编》第三卷第三十八页)

            祝福大众,事业繁荣
  
  有三家西装店排在一起,中间的那家西装店生意非常兴隆,其他两家生意清淡。令人百思不解的是他们三家店的门面装璜和手艺都不相上下,可是顾客偏偏喜欢去中间那家西装店。
  有位记者觉得很奇怪,就跑去那家西装店请教老板。
  老板回答:「我也说不出什麽道理来!不过敝店有一个特色,就是:我们店里的同仁,不论大师傅或小工人,都懂得先放下过去的忧伤和怨恨,带开朗的心情上班,当他们裁剪或缝纫衣服时,一定不断地说出祝福的话语:『祝你穿得舒适,祝你幸福、快乐、英俊!』或许因为这样,许多顾客都非常满意本店做的衣服,甚至有些人说:当他们心情不佳时,穿上本店所做的衣服,心情便会好转!」(《生命的旋风》第八十二页)

            说人过失,自己不幸
  
  明武宗正德年间,汉州有一位姓王的书生喜欢指摘别人的过失。
  邻居的儿子逝世,姓王的书生便斥责他说:「由於你们罪大恶极,所以才会有丧子的果报!」
  不久,他自己生了两个孩子,也都因病夭折了。
  邻居反过来嘲笑他:「你的罪恶难道不是更深吗?」
  姓王的书生的族兄年终考绩第四等,他便告诉族兄:「你平时不下功夫,写的文章实在荒谬,怎麽能有好的成绩呢?」
  没想到,翌年,姓王的书生参加考试,竟然名列第五等。
  他的族兄也反过来嘲笑他:「我想族弟的工夫更差,文章写得更荒谬了!」
  当时,许多人都把这件事当成笑柄。(《感应篇注训证》第一七一页)

            平易近人,替人设想
  
  沈心松先生是袁坤仪(《了凡四训》及《静坐法》的作者)的姑丈。袁坤仪曾描述:
  他为人乐观而且平易近人,从未谈论他人的过失,跟他说话和和气气,惟恐伤害到别人。不会对仆人和婢女用怒骂的声音和颜色。
  有一天,他到浦家去赴宴,很晚才踏上归途,仆人都醉了,沈心松自己划船载著大家回来,到岸後,命令诸位仆人的妻子,各自扶丈夫去安寝。
  翌日,沈心松一直未起床,我姑姑袁夫人催促他说:「为什麽您今天特别晚起呢?」
  沈心松答道:「如果我早起,恐怕仆人们看见我会心生惭愧。不如等他们都下田工作後,我才慢慢起来,也不晚。」
  我姑姑也颇厚德,未曾疾言厉色。我曾经坐在厨房内片刻,看她日常生活的表现,不愧古人。当时,表兄有病,姑姑亲手放置一碗好酒在桌子上。有一位仆人名叫文成,从外面进来,将那一碗酒倒在庭院。姑姑询问他原因,他回答:「我以为是茶!」
  姑姑说:「你不知道,就没有过。从今以後,凡事要仔细啊!许多粒米也难做成一滴酒啊!」
  文成颇感羞愧,因为姑姑寥寥数句话,比打骂还有效。
  又有一位小孩端著瓷盘,不小心在厨房翻落。他母亲责骂他。
  姑姑看见立即阻止她,并且说:「这又不是故意的,怎麽可以责备他呢?只要把碎片扫乾净,不要留下来伤害别人的脚,就行了!」
  有一位田保坐船来探病,姑姑为他准备酒食,送他坐船的钱,并且预计他所送礼物,加厚回报他。她告诉我:「贫穷的人来探病,一片热忱和善心就够令人敬佩了,岂可让他再赔本呢?」
  我观看片刻,发现她的一举一动都非常合乎伦理。
  後来,她的儿子沈科,孙子沈道原,也都考上进士。(《德育古监》第四十七页)

            面带笑容,广结善缘
  
  种瓜的老叟,看瓜的好坏,不必用手弹,也不必用鼻子闻,只凭眼力看就知道。看人也是一样。
  辽阳县张忠堡有个老太太,自从过门就挨丈夫骂,一直到老。她问王凤仪:「我为什麽经常挨骂呢?」
  王凤仪回答:「只看你那幅阴沈沈的脸,就该挨骂。你以後纺纱或做针线工作时,常用小镜子照照自己,看有没有笑容。如果有了笑容,就不会挨骂了!」
 楼主|无量香光 发表于: 2015-12-7 20:05:32|显示全部楼层
★本站推荐:发帖子前,请使用“排版助手”软件,让您的文章更悦目!★

心念与命运(二)

续-《心念与命运(二)》

摘自《因果教育:心念与命运》
  她照王凤仪的话去做後,她的丈夫不但不再骂她,反而对她非常好了。(《王凤仪言行录》第三四九页)

            有好伴侣,长途不累
  
  有人问:「从纽约到东京,那一条航线最近?」
  对方答道:「如果身旁有一个好伴侣(goodorgpany),则无论坐那一条航线,都会轻松愉快,觉得很快就到目的地。」(佚名)

            善待下人,遇救免难
  
  晋朝的顾荣,字彦先,是吴郡人。
  有一天,他在洛阳,朋友邀他出席宴会。他发现端菜的仆人脸上露出渴望吃的表情,立即放下碗筷,把自己的菜分给那位仆人吃。
  同座的人都笑顾荣,但是他说:「那有整天端送菜肴,而却不知其中味道的人呢?」
  後来赵王伦叛乱(注),顾荣渡过长江逃难。每当顾荣遇到危急时,身旁时常出现一个人保护顾荣。顾荣问他原因,发现对方就是从前接受赠食的那位仆人。(《世说新语》第一篇第十八则)
  注:《晋书》的文士传记载:「赵王伦篡位时,他的儿子担任中领军,逼迫顾荣充当长史。等到赵王被杀後,顾荣也被捕了。」《晋书》的顾荣传也记载:「赵王伦事败後,顾荣被抓。当他即将被砍头时,那位传递膳馐的仆人正好担任督率(监督领班),拯救顾荣,他才幸免於难。」

            人言己过,益见忠直
  
  王旦当宋朝的宰相时,寇准经常批评王旦的缺失,王旦却一直称赞寇准。
  皇上说:「你称道寇准的长处,他却专谈你的缺点!」
  王旦答道:「这是理所当然的事!由於我在宰相的职位较久,缺失必然比较多。寇准讲话毫无隐瞒,愈可以看出他的忠直,这是我敬重寇准的理由!」(《宋史》王旦传)

            瞠心净尽,不道人过
  
  王旦的家属从来没有见过王旦发脾气。
  有一天,他们尝试让王旦发怒,以少许尘埃和墨水投入菜羹中。王旦只有吃饭。
  家属问王旦:「您为什麽不吃菜羹呢?」
  王旦答道:「我偶而不爱吃肉!」
  後他们又把米饭弄脏了。
  王旦说:「今天我不想吃饭,可否另外弄一些稀饭来?」
  他从来不买田地和房宅。王旦说:「子孙会各自独立,何必购置田宅呢?它只使人因为争夺财产而得到不义的声名!」(《宋史》王旦传)

            方式不同,人缘互异
  
  世界各地的乞丐,表达祈求的方式不同:
  中国的乞丐,又被称为「告地状的」。他把自己的身世和所遭遇的苦楚,一五一十用毛笔写在纸上,装入玻璃框中。让过路的人看了,自动产生恻隐怜悯的心。
  阿拉伯的乞丐常说:「看在阿拉的份上,请你施舍一点吧!」
  印度的乞丐喜欢向观光客表示友善,而且要到钱後,还会穷追不舍。台湾的乞丐喜欢大批涌向做法会的寺庙或市集,并且沿途占立据点。
  英国的乞丐最绅士,他们对路人说:「先生!人生难免有失意的时候,人在失意时最需要朋友的帮忙,我现在正处於困境,相信你会乐意帮助我!」

            一言之托,终身不忘
  
  後汉时,有一个人姓朱名晖,家世非常显耀。汉光武帝曾经任用他为郎官,不久,因为生病而离去,并完成太学的学业。
  同县的朋友张堪在太学看到朱晖,挽著朱晖的手臂说:「我觉得你很不错,甚至可将我的妻儿托付你!」
  朱晖认为张堪是一位知名的人士,不敢答应。从此他们两人便没再碰面。
  张堪逝世後,朱晖听说他的妻子生活贫困,便亲自去探访,并以厚礼馈赠张家。
  朱晖的儿子朱颉问说:「爸爸您没有跟张堪做朋友,我平生都未曾听过他的事情。」
  朱晖答道:「张堪曾对我说一些知己的话,我心中已经信受了!」
  朱晖与陈楫颇为要好。陈楫过世後,遗留下一位儿子陈友。
  有一天,南阳太守聘请朱晖的儿子朱骈出来当官,朱晖辞掉自己的儿子而推荐陈友。他就是这麽讲义气!
  南阳发生大饥荒,朱晖把家中的钱财全部拿出来,救助同宗或同里的贫穷亲友。後来,朱晖做到尚书令的大官。他儿子朱颔当了陈相,孙子朱穆出任冀州刺史。(《後汉书》朱晖传)
  (评)古人对於一面的交情及一句交托的话,竟然会终身不忘。要做到这样,除了重视自心的信义,轻视身外的财货,似乎没有其他诀窍。再者,张堪曾经以数百万文钱给他哥哥的儿子,理应获得厚报。(《历史感应统纪》第一卷第一百三十四页)
与物无争,人我两忘
  
  刘直以纯孝闻於乡里,有人偷了他的衣裳,他不加追究。州里有一位将军姓廉名知,故意叫人偷走他的衣裳,他也不诉苦或理会。於是廉知便叫偷窃者将衣服还给刘直。
  刘直笑著说:「那些衣服是我自己送他,不是他偷的!」
  那位将军认为刘直很有义气,赐他金子和衣帛,刘直却不接受。
  刘直的儿子仁罕,做到都校的官职。他的孙子刘谦,出任节度使。(《宋史》刘谦传)

            第七章 心念与修行

            先能惜福,方堪修道
  
  雪峰、岩头、钦山三位法师到了吴山下面,在溪边洗脚。
  钦山看见溪上漂著菜叶,很高兴地指著菜叶,对另两位师父说:「这座山必有道人,可以沿著溪流去寻访!」
  雪峰有点生气地说:「你的智眼太浊,将来如何辨别人的善恶?他不惜福,住山又有什麽用呢?」
  他们三位师父入山,果然没遇到高明的法师。
  杨襄毅公的父亲瞻之说:「现在的福,来自祖宗,不可不珍惜;将来的福,留给子孙,不可不培植。不珍惜现在的福,就好像油灯的火焰燃烧愈烈,油愈快乾竭;将来的福能够培植,就如同将油添入灯炷,油添得愈多则点得愈久。」(《德育古监》第一二四页)

            俭则寡欲,不为物役
  
  宋朝的李沅(後被封「文靖公」)做宰相时,在「封邱门」建了一座宅院,厅堂前的中庭,只够一匹马掉转回身。
  有人批评他:「您的中庭太窄了!」
  李沅回答:「房宅应当传给子孙,这中庭对宰相来说实在是太狭窄了,但是对一位做太祝奉祀的人来说,已经够宽敞了。」
  张文节公做宰相时,生活就像在河阳当书记时那麽勤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无量香光 发表于: 2015-12-7 20:06:34|显示全部楼层

心念与命运(二)

续-《心念与命运(二)》

摘自《因果教育:心念与命运》
  有些亲友劝他说:「现在您的薪水已经不少了,为什麽还这麽节俭呢?虽然您自信清廉节俭,恐怕外人会有公孙布被的讥笑,我看您要稍微顺从大众的看法!」
  张文节公感叹地说:「以我今天的薪俸,那怕全家不能锦衣玉食呢?我看一般人,由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我今天的俸禄,难道能永远保有吗?一旦失去今天的俸禄,家人习惯奢侈的生活已经很久,不能马上开始节俭,一定会导致流离失所。那里能像我这样『在位时存去位想』、『当官时存失官想』,过得日子那麽恒久呢?」(《德育古监》第一百二十一页)
  (评)司马君实说:「大贤的深谋远虑,岂是平庸的人所能及的呢?」御孙说:「节俭是品德的共同特徵,奢侈是一种大罪恶。因为有道德都是从节俭来。有了节俭,就会清心寡欲。君子清心寡欲,就不会被物质所奴役,而且可以直直地走向正道。小人清心寡欲,就能行为谨慎、节约费用、远离罪恶、丰盈家室。所以说:节俭是品德的共同特徵。
  奢侈则有很多欲望,君子有很多欲望则会贪恋和羡慕富贵,失去正道,加速祸事的来临。小人有很多欲望,则到处贪求,随便乱用,败坏家业,丧失身命,因此当官会收受贿赂,在穷乡僻壤必会偷盗,所以说:奢侈是一种很大的罪恶。

            惜身如玉,不敢沾污
  
  武林的张恭懿公,名瀚,在都察院任职。当时廷相王公是台长,一看见张瀚,便十分器重他。王台长请张瀚就坐,并且告诉他:
  「昨天雨後,我走到街上,看见一位抬轿子的人穿了新鞋子,从灰厂到长安街,都选择乾净的地面行走,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惟恐新鞋子被弄脏了。後来他走到贳城,不小心被泥巴所弄脏了,从此以後,他便肆无忌惮,随便乱走,不再顾虑和珍惜新鞋子了。修身的道理,也是如此。万一失足,便无所不做了!」
  张瀚对这一番话非常受用,终身不敢遗忘。(《德育古监》第一二九页)

            贫苦时节,正好用功
  
  张九成早年贫寒,衣衾不足,有人送一件大衣给他,他拒绝不收。他说:「读书人应当贫苦,现在正是做功夫的时节,如果不痛自砥砺,则贪欲的心便会生起,而丧失廉耻。又怎麽用功夫呢?」(《德育古监》第一三○页)

            苟无至德,至道不凝
  
  女仙杨正见,成仙後没几天,上帝责备他在年幼时,父母贯好铜钱准备缴纳税金时,他不应选择二枚又圆又漂亮的铜钱,私下藏匿起来。上帝说:这是隐藏官物,所以又贬谪他多留人间一年。
  紫虚元君与茅君,一齐在清虚宫,勘察天下真仙得失的事情。顿落的人有四十七人,再升的人才只有二人。因为以抱淫欲的心,行上真的事,不能没有过失啊!
  藏匿铜钱只是小过失,诸仙功过相准,尚被如此谴贬,何况率意不避呢?
  现代求长生的人,只靠藏精伏气、链丹服药,便说可以遇到真仙,不知道这些都是外道。惟有修真链性,当一切妄念刚萌起时,便加以观照察觉,一察觉立即消灭,使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像明珠那麽清净。心中安详而且不执著,道业自然现前,延年益寿也是必然的。(《感应篇汇编》第一卷第四十页)
  学道的人以种德为本,儒家称之为「四端(仁、义、礼、智)百行(孝)」,佛家称之为「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万行」,道家称之为「三千功、八百行」。这些都是在教人积善避恶。
  积善改过要先体会至道,体会至道必须明白本心。心是道的本体,道是心的作用。人能观察心性,则圆明的本体自然现前,无为的大用自然成就,不必假藉各种方便施设的功行,便可顿超解脱境界。
  如果不是心性清净,怎麽能使种种名相或妄想完全离去,丝毫不受染著,心念清净,而且证得不生不灭的境界呢?
  所以明白心性和体会大道的人,不使身体成为真心的累赘,也不使外境扰乱了真性,随机应物时,自然符合了不生不灭的妙旨,这也就是无上至真的妙道。(《感应篇汇编》第一卷第三十九页)

            倾囊助人,福至心灵
  
  张福州是农家子弟。他年轻时,父亲叫他拿钱到山里买斧头的木柄。
  当他行经林莽时,看见有人上吊自杀,他急忙把对方扶下,询问之後,知道对方由於欠官银而被逼走上绝路。於是,他便把身上所有的钱赠送对方。对方深受感动,哭泣致谢而去。
  当张福州在磐石上休憩时,有一位拿著瓢的老先生问他:「你会口渴吗?」
  老先生把瓢内的浆液全部倒给张福州喝,并且说:「它不但可以止渴,而且对你的身心也有助益!」
  张福州回到家中,突然感觉全身散发奇异的香气,身心非常清爽。从此以後,他不再食用五谷,不但忽然认识文字,而且能吟诗作对。後来居然羽化成仙。
  (评)农家的钱都是辛苦得来的,张福州没读过书,竟然小小年纪便能倾囊帮助别人,由此可知他具有大根器,最後成就仙道,绝非侥幸。(《德育古监》第六十六页)

            平时定静,临终不乱
  
  欧阳修看见老和尚诵念妙法莲华经,坐得很端正,丝毫不动一下。他就问老和尚:「每见古人临命终时,有盘腿端坐或站立逝世的,这是什麽原因呢?」
  老和尚回答:「古人念念定静,临命终时那里会散乱呢?今人念念散乱,临命终时那里会定静呢?」
  欧阳修听到这句话,不知不觉地跪在地上。(《德育古监》第一五六页)
  昨非纂说:「才闭上睫毛,梦中便不能做主。眼光落地,死去又怎麽能够正念分明?所以学道的方法无多,只在一心不乱。」
  古代的仙人说:「大道教人停止妄念。念头不断产生,工夫也就白费了!」大乘起信论也记载:「心念如果驰散,便立即收摄回来,使它住在正念。妄念生起,立即觉知,觉知後妄念就会消失。」修行的妙门,尽在於此。(《德育古监》第一五六页)

            研教静修,精进证果
  
  伊庵权禅师,非常精进用功。白天如果没有善巧方便地帮助别人,到了夜晚,一定痛哭流涕地说:「怎麽今天又随便空过?」
 楼主|无量香光 发表于: 2015-12-7 20:07:37|显示全部楼层

心念与命运(二)

续-《心念与命运(二)》

摘自《因果教育:心念与命运》
  从前西域有一位胁尊者,八十岁才出家,许多年轻的法师都讥笑他。尊者听了,发誓说:「如果我不精通经、律、论三藏,不断除三界的欲念,证得六种神通,具足八种解脱,我的胁就不碰到床席!」
  於是,他白天穷研教理,夜晚静虑凝神。经过了三年,断除烦恼,证得阿罗汉的圣果。当时大家都很敬仰他,尊称他为「胁尊者」。(《德育古监》第一三○页)

            不急不缓,学道可成
  
  佛有一位弟子,名叫「二十亿耳」,用功过度而没有证得圣果。由於他的心太急切,身体吃不消,所以想放弃学习。
  佛陀问他:「你还没有跟我学道以前,在家里做什麽工作?」
  二十亿耳回答:「弹琴!」
  佛又问:「你弹琴时,如果弦放得太松,会有什麽结果?」
  二十亿耳回答:「弹不出声!」
  佛又问:「如果琴的弦调得太紧,又会怎样?」
  二十亿耳回答:「琴的弦调得过紧会断,以致无法弹奏!」
  佛又问:「如果把弦调得适中呢?」
  二十亿耳回答:「弦的松紧如果调得恰到好处,就可以弹出各种和谐的音律了!」
  佛说:「我们学道,也要这样;不要急於有成,也不要懒散而退转,精进适度才能得道。如果急於有成,身体便会过度劳累,而产生烦恼心,放弃修行。一旦放弃了学习和修行,便会产生不好的行为。所以学道的人只要保持清净安乐的心,就不会出错了!」(参见《四十二章经》的第三十四章、《中阿含经》第二十九卷和《增一阿含经》第十三卷)

            学佛七日,免堕猪胎
  
  忉利天宫有一位天人,寿命快要结束时,五种衰相已经现前。他知道自己命终之後,应当投生鸠夷那渴国,在疥癞的母猪肚子里做小猪。他忧愁和恐惧得不知道怎麽办才好。
  另一位天人告诉他:「现在释迦牟尼佛在这里(忉利天)为他母亲说法,你何不去求佛呢?」
  他立即来到佛住的地方,五体投地,至诚地礼拜,佛给他授三归依,於是他就依照佛的教诲,精进诚恳地用功七天。
  他天寿结束後,下生维耶离国,做一位德高望重长者的儿子。(《折伏罗汉经》和《嗟●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
  (按)大富大贵的人临命终时,想要舍离官爵、财宝、田宅、妻子,宛如在割身上的肉,非常痛苦。天人寿命终了时,也是如此。
  正法念处经说:「如果前世有偷盗业,当时就会看见许多天女夺取他所穿著的庄严具,奉送其他天子。如果前世有妄语业,诸位天女听他说话,就会产生颠倒的见解,以为他在恶口骂人。如果前世布施酒给持戒的人,或者破戒而饮酒,临终时迷惑散乱,失去正念,堕落地狱。如果前世有杀生业,就会寿命短促,疾速命终。如果前世有邪淫业,就会看见许多天女,舍弃他,而跟其他天子,互相娱乐。」(《阴骘文广义节录》上卷九十五页)

            专究性命,不理外物
  
  杨黼很喜欢佛典,有人劝他参加科举的考试,他回答说:「不理会性命,而去理会身外之物吗?」
  院子有一果大桂花树,他在树上绑了一块木板,题名为「桂楼」,悠哉地生活在上面。
  他亲自耕种了数亩田地,把好的蔬菜供奉父母,只求娱悦双亲,而没有其他企图。他旁徵博引许多典籍,注解孝经数万字,而且发挥了性命的道理。
  父母逝世後,他为人做佣工,以赚取丧葬费用。等营葬完毕,他便进入鸡足山,住在罗汉壁的石窟中,长达十余年。
  他八十岁时,子孙将他从山中迎回家中。
  有一天,他沐浴完毕後,叫子孙来拜别,并且说:「明天我就要走了!」
  翌日,他果然安详地逝世。(《明史》隐逸传)
  孟子认为:养护可以分为养护大体和养护小体的差别。心是大体,耳朵、眼睛等器官是小体。他又划分了天爵和人爵的不同,并且说:「仁义充饱,所以不希望口腹的美味。身上有了好的德行和声誉,所以不希望文采的刺绣!」
  古代的禅师教人:「应当在活物上作活计,不要在死物上作活计!心是活物,心以外的东西都是死物!」
  杨黼专心探究性命,不理会外物,实在知道从根本下手。看他生活起居和读书,是多麽安闲!他临命终时,能预知时至,沐浴告别家属,何等自在!迷於功名利禄的世人,终日遑恐不安,如飞蛾扑火,令人觉得众生的业障深重而且可怜!(《历史感应统纪》第四卷第一八五页)

            劝导大众,共襄盛举
  
  曹世美虽然家境贫穷,但是喜欢行善。有一位出家师父教他实心劝人、帮助别人也可以造福。
  从此以後,曹世美邀人广结善缘,例如:施舍饮食、医药、棺木、埋葬、衣服,放生,敬惜字纸,修桥路等。别人出钱,他自己出力。每天如此,愈久愈力,在饥荒时更勤於劝导别人伸出援手,救济贫困。
  後来,他为富商贩卖植物油,获得了五千余两金子,子孙安享厚福。
  (评)凡做任何事富者易为功,贫者难为力。然而,在难为力时,能勤勉地做,这就是他跟别人不同的地方。古人说:「贫穷人行一百件善,即等於富贵的人行一千件善。」从这个观点来看,贫穷的人怎麽可以自暴自弃,而不具有坚强的行善意志呢?(《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三十页)

            第八章 心念与灵异

            哭父投江,抱父出水
  
  曹是汉朝时浙江上虞地方的人,他的女儿名字叫曹娥。
  曹是一位巫师,所以过著唱歌迎神的生活。汉安二年五月五日(端阳日或端午节)那一天,他到舜江去迎接潮神,乘著小船逆流而上。因为他喝醉了酒,一不小心,跌到水里,尸首一直没被找到。
  当时,曹娥才只有十四岁,她沿著江岸哭泣,日夜不停,一共哭了十七天。然後,她就把衣裳抛入水中,暗地祝祷说:衣裳到那里沈下去的地方,自己也就跳了下去。
  过了五天,曹娥的尸首,抱著她父亲的尸首,浮出水面。县官就安葬他父女俩,并且立了一块石碑做纪念,所以後世就把这条江,叫做「曹娥江」。
  (评)曹娥只是一位十四岁的弱女子,沿著江河哭叫父亲,连续十七天,声音不断。她投江五日後,竟然能抱著父亲的尸首浮出水面,不是很神奇吗?(《後汉书》列女传)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无量香光 发表于: 2015-12-7 20:08:39|显示全部楼层

心念与命运(二)

续-《心念与命运(二)》

摘自《因果教育:心念与命运》
  吕坤说:「由於曹娥的至诚所感,江神才能够显现灵异。一千年後的现代人谈及她的事迹,尚会使人感动得流下眼泪。把那条江叫做曹娥江,使她能万古流芳了。」(译自《古八德全书》第一集第十八页)
  许止净说:「曹娥才十几岁,便能以身殉父,抱著父亲的尸体而浮出水面。她的诚心和孝德感动上苍,受世人和神只的钦仰。但是拯救父母的尸首,终究不如拯救父母的灵魂。
  地藏本愿经记载:地藏菩萨的前世是一位女子,因为她的母亲不信佛法,又杀了许多动物,她知道自己的母亲死後必定会堕落恶道,於是便在佛像前,发追求无上智慧的心,发誓要度化所有的地狱众生。她的母亲仰仗她发愿的福德,脱离地狱而生天,不久又成为菩萨。
  唐朝玄沙师备禅师的父亲以捕渔为业,堕落水中溺死,师备禅师因此出家修行,而大彻大悟。後来,他梦到父亲来致谢说:『由於你出家,明心见性,我超升天界,所以才回来通报!』
  这才是真正的大孝,思念父母的子女,不可以不知这个道理。」(《历史感应统纪》第一卷第一百六十六页)

            为母寻药,麋鹿导行
  
  梁朝的阮孝绪出继给他的堂伯父做儿子,照理来说,他可以得到伯父遗留下来的百万财产,可是他全部给了伯父的姊姊。
  阮孝绪的生性非常孝顺。有一次,他在锺山听人讲经说法,他的母亲王氏在家里,忽然生了病。哥哥和弟弟们就要去叫阮孝绪回来。母亲说:「你们不必去叫他,孝绪有至性,暗中会有感应,他一定能够自己回来的!」
  果然,阮孝绪觉得心惊肉跳,就回到家里。邻居和村里的人都觉得非常奇异。
  医生指示:他母亲的药必须加一味新鲜的人。
  阮孝绪听老一辈的人说:锺山曾出人。於是,阮孝绪就亲自到山里去寻找,踏遍了幽僻和危险的地方。过了数天後,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只鹿,他跟著鹿走。不久,那只鹿不见了,他便得到生的人。
  於是,他母亲的病也就痊愈了。(《梁书》处士传、《南史》隐逸传)
  (评)许止净说:「对於百万遗产,分毫不取,他的气量是多麽大啊!古代也常有至孝感通的事迹,然而,难得的是他母亲对他深信不疑。这是因为平常就有感应了。」(译自《历史感应统纪》第二卷第八十七页)

            施不受惠,马被奇闻
  
  汉朝有一位姓王名的人。有一回,他在旅馆里遇见一位书生告诉他:「我的性命快要结束了!我有十斤金子送给你,请求你替我安葬!」
  王来不及问那位书生的姓名,他就断气了。
  王给他安葬只花了一斤金子,他把剩下来的九斤金子,都放在他的棺材下面。
  後来,王做了亭长(注)。有一匹马跑到亭里来停住了,当时风非常大,吹来了一条绣花被,落在王的面前。
  王把这件事告诉了县衙,县官就把这匹马和那条被都判给了王。
  有一天,王乘坐那匹马,那匹马忽然跑进了别人家的屋里。那家的主人认识那匹马和那条绣花被都是自己的。询问之下,王才晓得:从前替他所安葬的书生就是那家主人的儿子金彦。(《後汉书》独行传)
  (评):许止净说:「王安葬书生,而把对方所赠遗的金子全部放置在棺木下面,他的廉节实在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所以大风把绣花被吹来他的面前,马匹跑到亭中而静止,更辗转牵入金老先生的家中,岂不是受恩惠的鬼魂,不忍心王的阴德湮没不彰,在冥冥中努力帮助他被赞扬吗?」(译自《历史感应统纪》第一卷第一百五十二页)
  (注)亭长,根据汉朝的制度,十里为一亭,每一亭设立亭长一人,负责捕捉和弹劾盗贼等事宜。

            互信以心,生死不渝
  
  汉朝的范式与张劭是好朋友。
  有一天晚上,范式忽然梦到张劭告诉他:「我将在某月某日安葬了,你到那一天能够赶到吗?」
  范式醒来,立刻赶去送葬。
  这时候,张劭的灵柩,已经要出发了。说也奇怪这辆丧车,好像有几千斤重的样子,无论如何,也推不上前去。
  张劭的母亲抚著灵柩说:「我儿元伯啊!难道你正在等著某人吗?」
  过了一会儿,看见有匹白马,驾著一辆素车,车里坐了一位号淘大哭的人,奔驰而来。张劭的母亲说:「来的人一定就是范巨卿了!」
  范式到了以後,叩著丧车说:「走吧!元伯!死生异路,我们从此永远告别了!」
  说完话,他就牵著丧车的索子,引了灵柩往前走。於是灵柩才推得动。
  范式留在张劭的坟墓旁,直到把墓边的树木种植好了以後,才回去自己的家乡。(《後汉书》独行传)
  (评)许止净说:我读了这篇传记,感动得流下眼泪,我感叹古人交友,互相以全心信任对方,直到生死不渝。有的书说朋友的交往应该止於信用,范式与张劭他们发挥了信的极致,实在是後人的模范,我们应向他们看齐!(译自《历史感应统纪》第一卷第一百四十四页)

            身异信存,如期赴约
  
  唐朝的李源与法号圆观的僧人是很好的朋友。圆观法师将要圆寂时,和李源约定:「十二年後的中秋夜,我们在杭州的天竺寺会面吧!」
  到了那一天晚上,李源赶到杭州天竺寺赴约。这时候月色皎洁,照在西湖的水面上,好像琉璃世界一般。可是到那里去寻找圆观法师呢?
  当李源不知如何是好时,忽然听到有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唱著歌走了过来。等到牧童走到寺门前,李源发现他就是圆观法师转世的。
  李源问道:「观师父!您近来好吗?」
  牧童回答:「你真是一位有信用的人!可是你我现在路子不同,你不必迎接我,但愿你能勤於修行而不懈怠,那麽,我们将来终究还可以再见面的!」
  牧童说完,便唱著歌离去了。(参阅养正堂出版社所印的:《绘图三生石》第七页至四十页、《古八德全书》第二六○页)

            以身温被,叩冰得鱼
  
  晋朝的王延,字延元,九岁时母亲就逝世,他暗中独自没有声音地哭了三年。每逢母亲的忌辰,他便悲伤地哭了十多天。
  他的後母对待他相当苛刻,冬天时,不给他棉衣穿,用蒲茎和碎麻放在衣裳里面,给王延穿。
 楼主|无量香光 发表于: 2015-12-7 20:09:41|显示全部楼层

心念与命运(二)

续-《心念与命运(二)》

摘自《因果教育:心念与命运》
  祖母问王延,王延虽然晓得,也不肯对祖母说,并且服事後母,能够用和悦的脸色,去尽孝养的工夫。夏天时,他替後母扇著枕席。冬天时,他用自己的身子,去温暖後母的棉被。
  有一年的冬季,天气非常寒冷,後母想吃新鲜的鱼。王延沿著汾水边上走来走去,一方面敲著水里的冰,一方面哭著。忽然跳出了一条大鱼,长达五尺。王延就背回家煮给母亲吃,吃了许多天还吃不完。後母因此觉悟前非,把王延看待得像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
  (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也没有不会欢笑承诺的父母。如果不是这样,都是为人子女侍奉和孝顺不得要领。我们可以说王延是闵子骞的後身,也可说他是黄香再世,甚至说他是王祥、姜诗重生,也未尝不可。如果问及他的年纪,当他泣血三年时,他才只有九岁大。(译自《古八德全书》第一集第二十六页)

            惟知有父,不知己身
  
  晋朝的杨丰,有个女儿叫做杨香。
  她十四岁时,跟父亲杨丰到田里去收割稻子,忽然碰到一只老虎来咬她的父亲。
  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是她心里只晓得有父亲,而不晓得有自己的身子。她急忙连赶带跳地冲上去,住老虎的颈部。
  那只老虎大吃一惊,丢下杨丰,仓皇逃走。杨香才救得了她父亲的性命。
  当地的太守孟肇知道这件事情,便上疏禀告皇上。皇上下了一道圣旨,表扬杨香的孝行。
  吕坤说:「有义气的人,才能勇敢!」照理来说,没有人比女子更胆小,或者比闺女更柔弱无力气。老虎一向都以凶残勇猛出名,而杨香竟能住虎颈,以拯救父亲的生命,如果不是她孝念迫切,奋不顾身,她的勇敢和力气怎麽敌得过老虎呢?然而,当时杨香的心是:纵使自己跟随父亲一齐死,她也毫无悔恨了。(译自《古八德全书》第一集第三十一页)

            母热得瓜,孝感佛现
  
  滕昙恭是五代的梁朝人。
  当他五岁时,母亲生了热病,心里想吃清凉的瓜,可是这种瓜在那种地方是没有出产的。所以他找来找去,始终寻找不到这种瓜。滕昙恭心里非常难过。
  有一天,他忽然遇见了一位出家师父告诉他:「我刚好有两个瓜,就分一个给你吧!」
  滕昙恭跪拜致谢,就捧了那个瓜去给母亲。家里的人觉得非常奇怪,去寻访那位出家师父,却不知去向。
  後来,滕昙恭的父母都逝世了。每逢忌辰那一天,滕昙恭便悲哀地哭著。他家门口有两株冬生树,时常发出神光,而且光中现出了佛像,从大门里走了进去。滕家大小都跪下礼拜,过了好久,佛像才慢慢消失。(《梁书》孝行传)
  许止净说:「孝子的感应固然多,像昙恭孝思悲切而感现僧人送他寒瓜,恸哭亡母而如来现象,那种感应真不可思议!观无量寿佛经记载:中品下生往生极乐净土的人,以孝养父母、行世仁慈为正因。由此可知:孝道通彻上下,无所不包了。(译自《历史感应统纪》第二卷第八十二页)

            叔谦祷病,访得奇药
  
  南北朝时,南宋有一位解叔谦,表字叫楚梁。他的母亲生病,解叔谦在夜晚祷告天地。忽然听到空中说:「这个病,只要找到丁公藤,浸泡酒吃了,就会痊愈!」
  解叔谦就去访问许多医生,可是他们都不晓得丁公藤。解叔谦只好不辞辛劳四处寻找。
  当他走到宜都(今湖北宜都县西北)时,看见有一位老公公正在砍著树木。
  解叔谦问老先生:「这是什麽植物呢?」
  老先生回答:「这就是丁公藤,治风病很灵验哩!」
  解叔谦便跪在地上哭拜,把自己访求丁公藤的来意说了。於是,老人就给他四段丁公藤,并且把浸酒的方法教他。
  解叔谦拜著接受。回头一看,那位老人家已不知去向了。他把丁公藤拿回家,照老先生教他的方法,浸酒给母亲喝,母亲的病果然好了。(《南齐书》孝义传)

            假借刍灵,找回母棺
  
  元朝时,有个姓史,名彦斌的人,生平有孝顺的行为。
  元顺帝至正十四年,黄河泛滥成灾。他母亲的灵柩不知被水漂到什麽地方了。
  史彦斌就把草做成一个人的样子,放在水里。然後,仰天呼唤著:「我母亲的棺木被水漂走了。请求上天可怜我这哀伤的人,借这个草人,指示我母亲灵柩的所在!」
  说完话,他满面流著眼泪。於是就坐上船,跟著草人走。
  经过十多天以後,大约航行了三百多里的路。那草人就在一个桑树林里停了下来。史彦斌到桑树林中看,果然发现他母亲的灵柩。
  於是,他便用船把母亲的灵柩载回来安葬。(《元史》孝友传、《历史感应统纪》第四卷第一百一十五页)

            行医济世,得道飞升
  
  晋朝的时候,有个人姓董名奉,住在庐山。他精通一些道法手术,替人家医治疾病,不收取金钱。严重的病患医治好了的,就叫他们种五株杏树;轻微的病患医治好了的,就叫他种一株杏树。
  过了几年,那地方就变成了很大的杏林。杏子成熟时,就造了一个米仓,叫来买杏子的人,依照器具的大小,用谷来换了杏子去。如果有放的谷少,拿得杏子多的人,就有一班老虎来追逐他们。
  董奉把所换来的谷子,拿去救济贫穷的人,和供给来往行路的人。每年用去了一千八百石稻谷,可是还有剩下,他的善行积得非常多。
  有一天,他受了上帝的命令,被封为「碧虚太乙真人」,在白天里飞升到天上去。
  董奉之所以修真得道,只有治病以栽杏树,得到杏子以换取稻谷,得到稻谷以救济贫穷而已。最奇特的是放得稻谷少,拿得杏子多的人,就有一群老虎追逐。奇之又奇的是他得道升天後,妻女守住田宅,卖杏子以换取稻谷,如果有欺骗的人,照样被老虎追逐。後代的人便在他种杏树的地方,建立宫祠来祀奉他。(译自《古八德全书》第四七三页)

            认捐圣像,临终现瑞
  
  高雄县有一位生活非常节俭的老先生,晚年听别人说雕塑佛菩萨像功德很大,於是他便慷慨地捐出五千元,雕塑一尊地藏菩萨像,而且满怀欢喜。
  他逝世时,身体柔软,脸色红润,样子非常好看。入殓时,忽然有一道光芒照射著他的身体,好像是地藏菩萨接引他往生一个很好的世界,看见的人无不叹为观止。

            针灸刍人,鬼魂愈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无量香光 发表于: 2015-12-7 20:10:45|显示全部楼层

心念与命运(二)

续-《心念与命运(二)》

摘自《因果教育:心念与命运》
  徐秋夫对於医术有很深的造诣,并且当过射阳县的县令。
  有一天夜里,他听到鬼魂的呻吟,声音非常凄惨。
  秋夫问:「你有什麽需要帮忙的吗?」
  鬼魂回答:「我患腰痛,死後为鬼,疼痛仍然难以忍受。请你做一个草人,按著穴道的位置去针灸!」
  秋夫照他的话去做,为他灸了四个穴道,又针了肩井等三穴。摆设祭祷而後掩埋。
  翌日,他看见一个人来向他谢恩後,忽然不见。当世的人对於他的通灵颇为佩服。(《南史》张邵传)

            邪术造恶,不得好死
  
  被有些堪舆界推崇为始祖的郭璞,传说是因为救了一条蛇而获得了有关地理的灵感。《晋书》记载:郭璞的学识渊博而且才能很好,精通阴阳算历。他曾经跟随卜卦造诣很高的郭公学习,因此对於阴阳五行、天文地理、卜卦算命等样样精通,而且能运用许多巧妙的方法来消灾转祸。
  五胡乱华时,他到东南避难。有一天,他到了庐江,看见有一位婢女长得非常漂亮,但是却无法得到手。於是,他拿了三斗红豆,洒在婢女的主人住宅四周。
  翌日清晨,主人看见数千位身穿赤衣的人围住家宅,就近一看,则又不见踪影。主人请教郭璞。郭璞告诉他:「府上不宜留住这位婢女,你可以把她带到东南二十里的地方卖掉,千万不能讨价还价,那麽这些妖像便自然会消失!」
  主人遵照郭璞的话去做。郭璞暗中叫人以很低的价钱买走那位婢女。
  後来,郭璞被王敦所杀死。(《晋书》郭璞传)

            时光幻化,一睡十年
  
  晋惠帝时,有一个人姓杜名锡,家里举行葬礼,有一位婢女被误关在坟墓中,无法出来。
  十几年後,杜家为了要合葬而打开墓冢,发现那一位婢女还活著。起初,她好像在睡眠状态,过了一阵子,才逐渐醒来。杜家问她,她说:「我觉得只睡了一两晚而已!」
  那位婢女被埋时,年龄只有十五、六岁,等到打开墓冢,活醒过来,仍然还像十五、六岁的样子。後来她嫁人,也生了孩子。(《宋书》五行志)
  (评)这则故事与干宝父亲的婢女相同。後者有鬼送饮食,足以证明境界是幻化。前者则感觉十几年岁月宛如只睡了一两晚,足以证明时间也是虚幻的。(《历史感应统纪》第二卷第六十九页)

            深情固结,虽死不昧
  
  晋惠帝时,梁国有一位女子,答应嫁给某甲,而且已经接受聘礼。她的未婚夫住戍在长安,整年没有回乡。女方的家长再将她许配给某乙。那位女子不乐意,父母逼她出嫁。然而不久,她便病故了。
  她的未婚夫回来以後,询问自己的未婚妻现在身在何处,女方的家属便一五一十把经过告诉他。他马上来到未婚妻的坟墓前,哭得很伤心。他挖掘坟墓,并且打开棺木,没想到自己的未婚妻却活醒过来,并且跟他回家。
  那位女子的後夫到官府争取,官府很难判决。秘书郎王导说:「这一件事情颇不寻常,不能用常理来判断,我认为她应该归属前夫!」
  朝廷也顺从他的提议。(《宋书》五行志)
  (评)女子因为不愿意改嫁而死亡,所以丈夫来痛哭时她又活醒过来。由此足以知道人死以後神识不会消灭,而且深厚的情感与坚固的执著,并不因死亡而消失。历劫的怨家亲友,相遇後必定会有感应或业报,其道理不也是如此吗?(《历史感应统纪》第二卷第六十八页)

            梦中解迷,父子相会
  
  明朝时,王原的父亲王,因为家境贫困、劳役繁重而离家出走。
  王原娶妻後,便哭泣著辞别母亲,去寻找父亲,找遍了山东南北,长达数年之久。
  有一天,他在神祠中暂时打盹一下。梦到自己在一座寺院,中午时煮食莎根和肉羹。
  一位老先生来,王原才从梦中惊醒。王原把梦的内容禀告老先生,请他卜卦。
  老先生说:「中午,代表南方。莎根就是附子,渗肉一煮,便变成附子脍(父子会)。如果你往南方走,父子岂不是会相会吗?」
  王原往南走,来到辉县的带山。看见一座寺院,名叫「梦觉」,王原内心雀跃不已。当时下雪,天气很寒冷,他卧在寺门外。
  等到天亮,寺内师父开门问他,王原回答:「我在寻找家父!」
  师父引导王原进入禅堂,并且端一碗稀饭给他。
  王正在●下煮东西,走出来後,一问姓名,父子相抱而哭。
  王不想回家,王原发誓:如果父亲不回家,他自己便不准备活了。寺里的僧人也劝王跟儿子一齐回去。
  後来,王原的子孙代代贤贵。(《明史》孝义传)

            显贵忘恩,托梦索债
  
  南北朝时,齐朝有一个人姓曹名武,他在雍州赚了七千万文钱。齐明帝的儿子东昏侯登上皇位後,对曹武的钱财动了心,因此找藉口派兵杀曹武。当士兵来到曹家时,曹武感叹说:「大家都知道我没有叛乱的企图,东昏侯之所以要杀我,正是想要取我的财货和伎女而已!」
  曹武虽然是一位武士,可是却有知人之明。他告诉萧衍说:「你将来一定会大贵,现在我把幼子托付你,希望你能妥加照料!」
  由於当时萧衍经济情况不好,所以曹武时常暗中赠送一些钱财和好马给萧衍。萧衍每次向曹武借钱,曹武都慷慨答应。日积月累,萧衍一共向曹武借了十七万文钱。
  後来,萧衍举兵打败东昏侯,登上皇位,自封梁王(即梁武帝)。他无意中把曹武的恩惠给忘记了。
  有一天夜里,梁武帝梦到自己走在田埂上,两边水深不见底,正当梁武帝感到十分恐惧时,忽然看见曹武出现,把自己背过去。曹武说:「你现在贵为皇帝,却把我拜托你的话忘记了。我的儿子饥饿受冻没有衣服穿,从前你向我调借的十七万文钱,可以还我儿子,好让他买一栋房子!」
  梁武帝醒来以後,便派人将钱送还曹武的儿子世澄和世宗。曹家那两个儿子也受梁武帝的提拔和任用。(《南史》齐曹武传)
  (评)曹武身为一个武夫,有知人之明,预先为儿子放债,死後英灵没有泯灭,还为儿子索债,他爱儿子的心实在太恳切了。然而,假如他没有聚集了七千万那麽多钱财,怎麽会让人看了眼红,惹来杀身之祸呢?他的儿子也不至受饥寒交迫的痛苦。
 楼主|无量香光 发表于: 2015-12-7 20:11:48|显示全部楼层

心念与命运(二)

续-《心念与命运(二)》

摘自《因果教育:心念与命运》
  他知道萧衍必定会大贵,而不知道自己即将召来灾殃。至於他临死前的那一段话,与石崇一样,都是後悔来不及了。梁武帝既然蒙受曹武的厚恩,又答应担起照顾和托付的责任,如果不是梦到曹武来督促偿债,竟然将曹家的大恩付之流水,他的人格不但比不上汉朝的朱晖(详见《後汉书》朱晖传),也在韩信之下。(《历史感应统纪》第三卷第二十三页)

            第九章 心念与梦境

            破犯斋戒,酬偿宿业
  
  魏应之是江苏昆山人,子韶的侄子。
  明思宗崇祯十三年春天,他跟子韶睡在一起,忽然梦中狂哭念佛。
  子韶惊讶地问原因,他说:「我梦到阴府,看见阴吏抱著生死簿,我的名字写在缢死簿里,下面又注明:『三年後某某日当在书房自缢。』
  我问他:『我犯了什麽罪业?』
  他回答:『定业难逃!』
  我又问阴吏:『用什麽方法可以避免呢?』
  他回答:『莫如长斋念佛、精进修行,或许可以免过这一劫!』」
  魏应之醒来以後,告诉子韶说:「侄子从今开始要一心一意修行了!」
  於是,他就持长斋,早晚念佛,精进了八个多月。
  後来,文艺社的朋友都嘲笑他说:「这只不过是梦而已,你干麽耿耿於怀?」
  他因此逐渐吃荤破戒。
  崇祯十三年春季,他无缘无故,关在书房里自缢而死,屈指计算一下,从他梦到阴吏到死,恰好满三年。(现果随录)
  (按)爱好口腹之欲的人士,必然以孔子不持斋为藉口,却没有想到孔子斋必变食,则饮酒食肉在斋戒时期,未尝没有戒除。必须斋戒沐浴然後才能与神明沟通,由此可知:吃肉会使人昏浊。现代人事事不如孔子,只有学孔子不持长斋,难道他以为这是入圣的门路吗?(《阴骘文广义节录》下卷第二十八页)

            一念精诚,感通异类
  
  在台南市湛然精舍(後来改名为湛然寺)弘法长达二十五年的慧峰法师,尚未出家以前,曾经参加道德会。该会是中国北方的一种团体,以宣扬孔孟学说为主,最後导归佛法。
  慧峰法师住在道德会楼上的小房间,每天定时做早晚课诵,没事绝少出门,有时一整年都没外出。
  有一天,他因为感冒,没有做晚课便上床就寝。不久,他在梦中见到一位老人,合掌问讯,请求法师做晚课,念阿弥陀经。
  当时,法师并未加以理会,翻身入睡。但他先後做同样的梦总共三次,法师勉强起床,盥洗上香。晚课完毕,他全身轻爽,病况似乎痊愈了。
  由於好奇心的驱使,他推开了窗户。只见夜深人静,大地一片漆黑,当时正值隆冬,寒风扑面,好不冰凉。奇怪的是,他看见窗户下处蹲卧著一只极少见的大狐狸。那只巨狐两眼炯炯,正凝视著法师。
  法师被这突然出现的庞然大物吓了一跳,不觉身子往後一闪,心里想著:「难道刚才梦中的老人是你?」
  说也奇怪,那一只大狐狸竟然点点头,然後悄悄离去。
  从此以後,那只大狐狸便时常陪伴法师做功课,长达数年之久。
  除夕前,道德会中的同仁在一起合影,法师默嘱老狐狸现影留念。事後,照片上竟然多了一位大家都不认识的老人。
  这件事情经过法师说明原委以後,大家无不叹为希有。有很多人因此发心学佛。
  这一张照片一直保留在法师身边,直到辗转来台湾的途中,才不慎遗失。
  这是他一念精诚而感通异类的明证。(张心义所写:我所知道的慧峰法师,因明杂志第二十四期第十五页)

            忏悔前愆,背疽顿愈
  
  淮阴有一位姓陈的书生,年轻时行侠仗义打抱不平,而却不修细行,到了三十岁时才产生悔改心。
  有一天,他的背部突然长了一个大疽,情况非常危急。他心里想:「生死和昼夜乃是常理,有什麽好畏惧的呢?只可惜我不曾做个好人,如果天地垂悯,能赐以再生,我一定要改过从善!」
  於是,他就写了一篇悔过文,焚化而後禀告空中的神只。当天夜里二更,他梦到金甲神拿了三颗丹药,告诉他:「你言下顿悟前非,上帝派我来救你!」说完,立即用手抚摸书生的背部。书生感觉遍体清凉,便痊愈了。
  从此以後,他努力行善,一直到寿终正寝。(《感应篇注训证》第四卷第二六○页)

            悲心救苦,梦来致谢
  
  数年前,有一位尼师在台风期间,看见一只蝙蝠身体被雨淋湿,掉落在地面上。
  那位尼师心生悲愍,捧起蝙蝠,并且擦乾它身上的雨水,然後轻放在乾燥的地方。
  尼师恐怕蝙蝠死去,回寮房後诵经回向给它。
  当天夜里,尼师梦到:一位全身穿著黑衣的人来向她致谢,并且说:「您回向给我的功德,我已经收到了,非常谢谢您!」
  尼师仔细一看,发现:那黑衣人竟然是人身蝙蝠头。

            至孝感天,免难延年
  
  吴二是临川县的小民。他侍奉老母非常孝顺,尽量想办法讨她欢喜。
  有一天夜晚,他梦到神明告诉他:「你明天午时,应当被雷击毙!」
  吴二以老母年迈向神明求救。
  神明说:「这是天命,无法避免!」
  吴二恐怕惊动老母,翌日清晨,很早就把早餐准备好,禀告母亲说:「我要去别的地方,请您暂时寄住在妹妹家!」但是他母亲不答应。
  过了不久,乌云密布,昏天暗地,而且雷声隆隆地响著。吴二担心雷声吓到母亲,便把门窗关好,自己走到田野,以等待惩罚。
  过了一会儿,雷声停止,天气也突然开朗起来。吴二竟安然无恙。
  他赶紧回家,轻轻拍抚老母的背部,以消除她的惊吓。他仍不敢把心中的怀疑告诉母亲。
  当天夜里,他又梦到神人告诉他:「你至孝感动天,已经宽恕你过去世的恶业,你更应该恭敬地侍奉令慈!」
  吴二因此而能孝养母亲终身。(《德育古监》第十一页)

             阳奉阴违,终身不第
  
  俞麟是太原的书生,他有位同学王用予事奉文昌帝君非常虔诚。
  有一天,王用予梦到文昌帝君面前,文昌帝君很恳切地告诫他。用予叩问自己的成就後,顺便向帝君问到俞麟的前程。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无量香光 发表于: 2015-12-7 20:12:51|显示全部楼层

心念与命运(二)

续-《心念与命运(二)》

摘自《因果教育:心念与命运》
  文昌帝君说:「俞麟本来应该得到一个功名,因为事奉父母,以腹诽的方式,评论别人时,过於苛刻,不近情理,而且虚伪地自命自己是君子和长者,所以删除他的功名!」
  用予问:「什麽叫做腹诽呢?」
  文昌帝君回答:「凡是父母的言语举动,俞麟的心里都不以为然,但是他勉强不露声色,只是表面虚应顺从,以致真性日渐浇漓,内心充满虚伪,把父母看成路人。虚假的行为和窃用美名最容易引起神明气怒。」
  後来,俞麟果然终身没有考取功名。
  (评)以心念来论孝不孝,似乎太微细了,然而,孝是心性的德目,大顺大逆总是在这心念上分别。所以谈到奉养,应以养志(实现父母的心愿)为主,奉养口腹和身体次之。谈及孝道,必以爱敬为主,而祭拜的牲畜和器物则不是我们所讨论的。(《德育古监》第十五页)

             成人之恶,身染恶疾
  
  杨询喜欢拍马屁,善於揣摩别人的意思,加以顺从,以得到欢心。
  丹阳县尹杨开,性情粗暴,果於决断和刑罚,跟杨询最要好。处理每一件事必定访问杨询,杨询明知杨开的决策错误,也不敢反对,对杨开的所有作为都加以赞美。
  在炎夏的某一天,杨开以木杖责打公吏及四十余位囚犯,竟然打死了二个人。杨询仍说「大快人心」。
  後来,杨询梦到一个地方,有一位身穿金紫色衣袍的神人责备他:「你成全杨开的恶事,罪当使你难受数日!」
  不久,杨询果然身染恶疾而死。
  李小有说:「杨开每一件事都拜访杨询,就是心虚。如果杨询肯劝导他,一定有救。他反而称赞痛快,以火上加油,所以才会闹出人命,这也是杨询陷害了杨开。阴司竟以杨开的罪责罚他,这样判案,实在非常公平。」(《德育古监》第五十六页)

             女儿变羊,乞求救命
  
  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一个人姓韦,名庆植,他发帖子,订在次日下午请客,而一切事情也都准备好了。
  当天夜晚,韦太太做了一个梦,梦到死去两年的女儿,穿了青色的衣裳,白色的裙子,头上插著两支白玉钗,跪在地上,哭哭啼啼地向她说:
  「妈妈!我生前曾经私自盗用您们的钱,所以死後堕落在畜生道,变成一只羊来偿还欠债。明天我就要被爸爸杀死,所以现在来哀求母亲,乞求您救我一命,以免流血惨死。」
  韦太太在梦中听得清清楚楚,忽然惊醒,早上起来,心中闷闷不乐。
  韦庆植问她:「今天我们要请客,你为什麽不高兴呢?」
  韦太太忍不住哭了起来,就将昨晚梦见女儿来哀求救命的情形细说给她先生听。
  韦庆植回答:「你不要迷信!天下那有这种事?我们的女儿已经死了两年,大概是你日夜思念的缘故,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你的梦是不可相信的!」
  韦太太没办法解释,就去厨房帮厨师做事。忽然看见柱子上捆绑了一只羊,仔细一看,羊的上身是青色毛,头上两支白角,肚皮和四只脚都是白色的。
  这时候,她想起昨夜做的梦,这只羊跟梦中女儿所穿戴的完全一样。更奇怪的是-这只羊看见韦太太的时候,就咩咩地叫起来,声音很哀惨,好像人哭的时候那麽悲伤。
  韦太太立刻吩咐厨师:「你今天不要杀这一只羊!」
  厨师说:「今天要请客,不杀羊怎麽有菜呢?」
  厨师不肯听韦太太的话,而她也不好意思说出:「羊是我的女儿!」
  韦太太向厨师说:「你暂且不杀,待我去和先生商量商量!」
  这时候,来了很多客人,韦太太要找她先生说话时,韦先生正大声催著厨师赶快开席。韦太太告诉她先生:「刚才我看到羊的样子跟梦中的女儿相同,悲哀惨叫的情形也一样!」
  韦先生仍然不听,下令厨师把羊杀来做菜。
  奇怪的是那一群客人一概不夹羊肉,只吃别的菜。
  韦庆植问:「你们大家为什麽不吃羊肉呢?」
  客人异口同声地说:「今天的事情很奇怪,刚才我们从後窗看过去,柱子上捆绑的羊,彷佛像个女孩子,所以我们就不敢吃了!」
  韦庆植听了,夫妻大哭一场,即说出她女儿曾来托梦求救的事情。
  由於内心悲伤难过,後来韦庆植便生了一场大病,不久即逝世了。
  京城里的人都晓得这一件事,尚书敦催敦礼并且当面告诉我详情,另一位尚书阎立德也曾经这麽说过。(唐临所写的「冥报记」、李炳南佛教通俗讲座之四:解释戒杀的几个疑问。《弘护小品汇存》第三○一页)

            杀鹌宴客,梦送警诗
  
  宋徽宗大观年间(西元一一○七年至一一一○年),蔡京又再当上宰相。皇帝因为贺雪而赐宴席於蔡京的官邸。厨师杀了一千多只小鹌鹑鸟。
  当天夜晚,蔡京梦到一群鹌鹑送他一首诗:
  「啄君一粒粟,为君羹内肉;
  所杀知几多?下箸嫌不足。
  不惜充君庖,生死如转毂,
  劝君慎勿食,祸福相倚伏。」
  蔡京从此不再吃鸟肉。(《陶朱新录》、《护生画集》第四册第一二三页)

            平心应物,长寿登仙
  
  宋朝时,广陵这地方有一人姓李,名珏,以贸易维生。
  他看见同行的人出轻入重,小放大收,心里非常讨厌,时常加以劝导或阻止。李珏自己做生意时,仍然出入公平,童叟无欺,只赚取微薄的利润,来养家活口。
  过了很多年,他的家境也逐渐宽裕了。
  另外有一位同名同姓的江淮制置使,在某一天的夜晚,他梦到自己进入洞府,看见神仙的名册里有「李珏」的名字,非常高兴,以为自己将来也会成仙。忽然,有两位童子告诉他:「这位李珏不是相公,而是广陵的百姓!」
  江淮制置使醒来以後,便找到李珏,询问他做些什麽事,李珏回答:「我没做什麽,只是用公正平和的心,来待人接物而已!」
  後来,李珏活了一百岁,死後成仙。
  朱贞说:「世人说:『不欺神明!』我以为指的不是天地百神,只要不欺心神,就是不欺神明。可叹的是,有多少人能明白这个道理呢?」(《感应篇汇编》第四卷第三十六页)

            我无所损,民危得济
  
  黄兼济是四川成都人。
  有一天夜晚,成都府的知府张咏,梦到紫府真君向他说话,不久,忽然有人报告说:「西门的黄兼济到了!」
 楼主|无量香光 发表于: 2015-12-7 20:13:53|显示全部楼层

心念与命运(二)

续-《心念与命运(二)》

摘自《因果教育:心念与命运》
  黄兼济穿戴幅巾道服进入,紫府真君走下层阶接见他,而且列坐在张咏的位子之上。
  翌日,他访问到黄兼济,果然跟梦中所见到的同一个人。
  成都知府问:「你平生做些什麽善事,以致紫府真君对你那麽礼遇?」
  黄兼济回答:「我没做什麽善事,只有在黍麦成熟丰收时,以三百串钱(每串一千文钱)收购,等到明年禾黍尚未成熟,小民生活艰苦时,才照原价卖出。黍麦的价值没有增加,而且数量也一样。这对我来说,毫无损失,可是小市民的危急却能得到济助!」
  张知府感叹地说:「这应该在我上面!」命令左右官吏扶著黄兼济的手臂,自己亲自下拜。
  後来,黄兼济无疾而终,子孙大显。(《德育古监》第九十页)

            施粥济贫,高中榜首
  
  祝染是延平沙县人。
  他遇到饥荒,便煮稀饭,免费布施贫穷人。
  後来,他生了一个儿子,非常聪明,以举人身份入京应试。春季即将放榜前,乡人梦到黄衣使者快马禀报他儿子考取状元,手里拿著一面旗子,上面写著「施粥之报」四个大字。
  等到放榜,他儿子果然高中状元。

            以粥活人,大有阴功
  
  倪闪,字奏天,聪颖好学,节俭而且喜欢施舍。
  他屡次应试而没被录取,有人说:「你时常救济贫困,为何没有考取呢?难道老天爷有所不知吗?」
  倪闪听了,更加努力用功读书。
  宋理宗绍定四年(西元一二三一年),发生大饥荒,许多人饿死在路边。倪闪布施糜粥,救活了许多人。
  次年他赴京赶考,有人梦到倪闪的门上插著一面旗帜,上面写著「粥阴功」四字。
  那一年,他果然考上榜首。(《德育古监》第九十一页)

            临终梦见,冤家索命
  
  姚苌事奉秦王苻坚,做了苻坚手下的将军。苻坚打仗失败後,姚苌窃夺皇位,逼苻坚上吊,不久又挖掘苻坚的坟墓,鞭打苻坚的尸体无数下。
  後来,姚苌生了一场大病,梦见:苻坚带来数百名鬼卒,姚苌仓皇逃入宫中,宫人出来迎接姚苌,刺杀鬼卒,误中姚苌的阴部。鬼卒们相互说:「正好刺中姚苌的要害!」等长矛拔出来以後,流出了十余升的血。
  姚苌从梦中惊醒,阴部便一直肿大。御医刺破患处,流出的血像梦中那麽多。於是,姚苌开始发疯,他自言自语地说:「我是您的臣子姚苌!害死陛下的是我哥哥姚襄,而不是臣子的罪过啊!但愿您不要冤枉我才好!」
  说完话,姚苌便死了。(《晋书》後秦载记、《五戒吉凶正史事证选》第十页)

            梦见被殴,脸生疱疹
  
  任教於台南市省躬国小的梁信英老师告诉我:她爷爷今年八十多岁,数月前做了一个怪梦,梦到与人搏斗,被打中左眼上方。
  他爷爷醒来以後,浑身不对劲,而且脖子酸痛。隔了不久,又梦到跟上次那个人搏斗,而且再度被打到同样的部位。
  这次可就严重多了。他醒来以後,左眼附近一直快速肿大,而且长了许多带状的脓疮,疼痛万分,尤其每到傍晚时分,更是抽痛不已。他去看西医,西医说他得了「带状疱疹」;他去看中医,中医说那是「飞蛇」。因为蛇是夜行动物,所以生「飞蛇」的人,到了夜晚,会特别疼痛。蛇在夜间运动,「飞蛇」却在晚上抽痛,而且摸到患处,感觉特别烫。
  由於「飞蛇」扩散到头顶,所以梁老先生只好把头发理光,以便敷上药物。平常敷了药物,大家没看清楚「飞蛇」的形状。有一天,梁老先生刚洗完澡,他的孙女梁信英老师看到爷爷的头部,大吃一惊。长在爷爷头上的「飞蛇」像极了真蛇的样子,有头有尾,还有蛇口。
  梁老先生的左脸越肿越大,梁信英老师一边寻访名医,一边念佛念咒,求佛菩萨保佑。
  折腾了一个月左右,他爷爷的「飞蛇」才告痊愈。梁老师这时才松了一口气,因为她听说:只要「飞蛇」绕了一圈(头尾交接),患者便无救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0 10:44,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