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脐橙,欢迎助农支农,收获阳光自然果的您!

卍巴蜀佛教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受政策等因素影响,本论坛于2013年停止更新,关闭了发贴更新功能。
因留存有原创的图片纪实,见证了一段历史,故保留至今。
如有院校、相关研究机构、寺院等有合作意愿,在取得政府许可后,再恢复更新。
开启左侧
查看: 1422|回复: 1
 
 细水长流 发表于: 2010-1-11 15:51:46|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2010年] 各界高度评价《印顺法师佛学著作全集》出版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台湾著名佛教学者印顺法师的佛学著作最近在大陆公开出版发行,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对此作了报道,中国佛教界和学术界高度评价全集的出版。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方立天教授认为,“印顺法师对佛教的重要贡献,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他梳理和阐释了印度佛学思想。印顺法师不受传统佛教派别观念的影响,客观地对印度佛学、印度佛教作了全面的研究,包括早期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尤其是对中观学派的研究特别深入,贡献更大,他还创造性地把印度大乘佛教分判为“性空唯名”、“虚妄唯识”和“真常唯心”三大系,提出了一个有别于旧说的新说,成一家之言。二是他发展和丰富了中国佛教思想。我们知道中国化的佛教有两个最大的创造,一个是禅宗,一个就是“人间佛教”。印顺法师在这两方面都作了推进和发展。在禅宗方面,他所著的《中国禅宗史》是一部很优秀的著作,从印度禅讲到中华禅的演变、发展,讲到牛头宗在中国禅宗史上的地位,特别是对慧能禅宗的形成、分化和统一作了精辟的论述,其中在理论上最大的贡献是对《坛经》“性”的学说的阐释,他拈举出《坛经》“性”的概念和“见性成佛”的命题,并作了透彻的解释,这是极为重要的。印顺法师也因为他的《中国禅宗史》而被日本大正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人间佛教”思想是印顺法师发展了他的老师太虚大师“人生佛教”的思想,它的特点是:更强调人本,强调不讲鬼神,也不讲天化、神化;更重视现实,更关心现实人间的苦难。”

  方立天先生还说:“印顺法师的3个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一是重理性的精神。印顺法师送给我的那套《妙云集》里面夹了一张纸,上边有他的一段话,‘深信三宝应从正见中来,以正见而起正信,乃能引发正行,而向于佛道,自利利人,护持正法’。信仰佛教,首先要有正确的见解,才能有正确的信仰,然后是有正确的行为,最终才能护持正法,这体现了他的高度理性精神。二是重批判的精神。这是说他很重视理论的辨析和批判。比方说他对熊十力《新唯识论》的讨论,对胡适关于神会和《坛经》的讨论,和教内欧阳竟无与王恩洋、和他的学友默如法师、乃至和他的老师太虚大师的讨论,都表现出了他依法不依人的追求真理的精神。三是重现实的精神。印顺法师在《妙云集·序目》中强调说:‘在佛教的发展中,认清我们所应承受的佛法的特质,正常的积极的部分,以适应时机,救济苦难的现代。’这充分表现了他重现实的精神。”

  方立天先生说:“我们要研究和了解现代中国佛教,不能离开印顺法师的著作和理论;我们要研究当代中国佛教文化,不能离开印顺法师的著作和理论;我们要研究当代中国的国学──中国化的佛学也是国学的一部分,也不能离开印顺法师的著作和理论。”

  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教授认为:“在当代中国佛学界的佛学理论研究方面,从教理、历史、教制等方面对佛教进行系统地研究,我想印顺法师是第一人。他的学术成就在两岸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陆佛教的复兴过程中,他的著作在理论指导上的影响很大。在印度佛教的研究以及禅宗史的研究上,我们很多学界、教界的人士都不得不提到印顺法师的著作,可见他的影响之大。就我个人来讲,我认为印顺法师的最大影响就在于他的人间佛教思想揭示了佛陀的本怀。佛陀要解决的是人生的问题,佛教讲人生存在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苦。对于解决这些人生的问题、烦恼,印顺法师倡导的人间佛教作了很大的贡献,不仅揭示了佛陀的本怀,也发展了太虚大师的思想。太虚大师曾讲佛教的问题是人文问题,印顺法师也是高扬佛教人本的精神,尤其是他旗帜鲜明地讲佛教就是人间的佛教。他的人间佛教思想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佛教是‘人道’的佛教,佛教讲六道,其中包括天道、恶鬼道,但是印顺法师强调‘人间佛教’不应该包括天和饿鬼,他跟太虚大师的分歧也就在这点。现在大陆学界、教界很多人士经常一开口就提到印顺法师如何说,那么是不是他们已经比较全面地看过他的著作呢?恐怕没有。因为获得这些著作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所以在大陆出版《全集》的意义就很大,学界和教界都可以全面地了解印顺法师佛学思想的全貌。”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曾文教授认为,印顺法师是一位当代杰出的学问僧。对于其一生的成就,可以归纳出两个方面。一是他特别注重佛学理论的研究,尤其是在印度佛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对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都研究得很系统。现在台湾有的学者在研讨会上发表的研究部派佛教的论文中,甚至直接引用他的著作为主要依据,说明了他著作的权威性。二是他对人间佛教的研究。他尊重太虚大师,但是侧重点不一样。他重视“人菩萨行”,强调在人间、在现实社会利益群生,这是他讲“人间佛教”的最重要特点。

  杨曾文先生认为,印顺法师对大乘佛教归纳出了“性空唯名论”、“虚妄唯识论”、“真常唯心论”3个理论。他真正否定的是禅宗主要依据的真常唯心论,这一点跟太虚大师不一样。太虚大师从不否定真常唯心论,而是把禅宗提到很高的地位,认为中国佛教的精髓在于禅。那么是不是印顺法师就彻底否定中国禅宗了呢?在他早期的著作中曾充分肯定禅宗在中国佛教发展中作出的贡献,包括丛林制度,特别是寺院管理制度。他在《中国禅宗史》中把心性论提到很高的高度。过去中国学者不太注意牛头宗,应当说,牛头宗是自东晋南朝以来南方思想文化的重要继承者之一。

  杨曾文先生认为,《全集》的出版意义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大大地充实了近现代佛教史的资料,很可能推动撰写出一部充实的《近现代佛教史》;充实丰富了现在各佛教院校的教材,以后大家看印顺法师的著作就很方便了;大陆佛教界正在实践“人间佛教”,可以通过这套书借鉴印顺法师对“人间佛教”问题的论述,参考在佛教历史、教理方面的依据,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发展“人间佛教”。

  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魏道儒教授认为,阅读印顺法师著作有3个体会,也就是印顺法师佛教研究的3个特点。第一,他把佛教学术研究与振兴佛教、促进佛教健康发展联系起来。这个特点最集中表现在他关于“人间佛教”的论述上面。上个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我国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教内外的佛学研究者,他们的佛学研究是在民族危亡时期进行的,是把佛教研究与拯救中华民族、促进佛教的转型、使佛教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结合起来的。在这点上,印顺法师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人间佛教”思想主要强调的就是佛教要与时俱进,而且把佛教的振兴与批判佛教界不良的现象结合起来。第二,他把研究中国佛教和印度佛教结合起来,从综观整个佛教的大视野中开发佛教的精华和真谛,从中开发最适合中国社会的佛教理论和实践。第三,他把对佛学的历史梳理与辩证分析结合起来,对所研究的每一种佛教理论都下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功夫,并且重视探索其社会影响。例如,关于中国佛教的圆融思想,印顺法师指出它虽然可以促进各宗派门户相互吸收、相互促进、和平共处,但它也可能把不好的东西包括进来,引发弊端,在他看来,佛教有些不好的东西就是因为讲圆融讲过了、讲多了,批判才弱了。

  中央民族大学宗教学系副主任刘成有教授说:“由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因缘,我撰写了印顺法师的传记,注意到他有两个身份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是‘中国’的出家人身份,一个是‘当代’的出家人身份。这两个身份决定了他看问题的两个视角,即民族性视角和现代化视角。”刘教授认为,印顺法师早期学医,后来学过道家、道教和儒家的东西,再后来又受到基督教的熏陶,最后才真正转入佛教领域。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与思维方式,在其“人间佛教”思想的形成当中具有一定的奠基性作用。可以说,他的“人间佛教”思想是佛教中国化、民族化的重要成果。如果我们结合他“人间佛教”思想产生的“此时此地此人”的现实关怀,可能会更容易看出他的“人间佛教”思想中的民族性内涵。同时,他的思想体现出非常强烈和浓厚的对理性问题的关注。他强调理性和自觉,对于鬼神、救赎作了毫不客气的批判。这一思想在他的《净土新论》中表现得比较清楚。他对于往生净土的批判是非常尖锐的,他一直强调建立人间净土,注重现实人间的创造性,强调净土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不是佛陀的恩赐。在此,人本思想、创造思想与人文主义、理性主义等现代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印顺法师对“人间佛教”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是传统佛教现代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全集》在大陆的出版,对于今后研究“人间佛教”、研究中国文化,意义重大,而且这个意义怎么估量都不会过分。

  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副主任俞学明教授认为,印顺法师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但是方法论的思考和运用可能是最根本的,也是最值得我们关注并学习的。一是他非常好地融会了“佛学”和“学佛”,他用“以佛法研究佛法”的方法贯穿了佛教的基本精神和当代科学精神、理性精神,展现了佛法和科学研究之间的不一不异。作为一个研究佛教的学者来说,不仅要把佛教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而且还应关注到佛陀建立在诸法实相基础上提升人生品质的思维方式,为我们思考世界和人生问题提供了一个角度和方法,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华之一。二是他在方法论的运用上自觉地贯彻了契理契机的理念。当代社会的契理契机,就是要把佛陀的本怀真正地切入到我们的学术研究,切入到对当下社会的现实关怀。这一点是学者、法师和居士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宣方教授说:“印顺法师学术成就最大的领域就是对印度佛教史的研究,他对于原始佛教的研究,在汉语学界可以说是独步天下,连国际学界最权威的日本学者水野弘元也推崇他的《杂阿含经会编》,称‘其评审、确实及其整合等点,都远远超逾于日本学者的论说’。印顺法师思想平等、理性、反思的精神,可以为当今佛教内部各传统的平等对话提供借鉴。他的另一大理论贡献就是人间佛教思想。方立天先生推许人间佛教思想是禅宗之后中国佛教最大的理论创新,我深有同感。而在人间佛教的思想谱系中,印顺法师毫无疑问的是太虚大师之后最重要的理论家。”宣教授说:“我个人认为,在当代汉传佛教的实践中,不仅人间佛教运动先驱人物所批评的种种弊端仍然存在,连打着人间佛教旗号的各种实践探索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流弊。教内外因此出现了一些否定人间佛教的声音。但是不要忘了,面对台湾佛教花团锦簇的盛况,正是耄耋之年的印顺法师感慨佛教在繁荣中衰落,这是非常值得当代人间佛教行者自警的一个提醒。我觉得印顺法师人间佛教思想的批判理性和自我反思精神,对于当代人间佛教实践自我纠偏,与庸俗化、商业化的佛教划清界限,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思想资源。”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执行所长张风雷教授认为,印顺法师的学术成就,包括他对印度佛教、禅宗史的研究,对大乘佛教三系的判分等,在海内外佛教学术界都是非常有分量、非常受人推崇的。此外,他不单单是一个学问,还是一个佛教的思想家,他提出了在整个佛教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的以人间佛教为代表的新思想。对于人间教佛教思想的评价,恐怕现在还不能盖棺定论,它的意义可能不仅只是一时的或当代的。从整个佛教史的发展来看,这可能是继禅宗六祖慧能之后一个非常大的佛教革新运动。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认为,印顺法师深刻揭示了佛教中存在的“死化”、“鬼化”、“梵化”乃至“巫化”的现象,极大地完善了人间佛教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可以说,他是中国人间佛教思想之集大成者。《全集》的出版,将为我国学术界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扎实的文献基础,并将从整体上推进佛教学术研究,对于大陆佛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南普陀寺方丈则悟法师认为,继近代佛教革新领袖、南普陀寺第二任方丈──太虚大师提倡“人生佛教”之后,印顺法师在其基础上提出了“人间佛教”的思想。这两位大德跟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都有非常深的渊源。太虚大师在南普陀寺担任过两任方丈,兼闽南佛学院的院长。印顺法师1931年2月到闽南佛学院求学。1932年春,成为闽南佛学院的法师。1948年,南普陀寺传戒,印顺法师被礼请为尊证师。1994年9月6日,印顺法师重返母校──闽南佛学院,南普陀寺方丈妙湛老法师亲自到山门迎接。印老和妙老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对全寺僧众作了精彩的开示。在当今因缘殊胜的大环境里,《印顺法师佛学著作全集》的出版发行,将为佛教未来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为弘扬和继承印顺法师的思想起到推动作用。

  北京大学东方学院教授湛如法师认为,印顺法师的研究总是努力使信仰更多地接近史实,如他的著作《龙树龙宫取经考》,对龙宫名字的考察文字不多,但是揭示了一个大乘佛教起源的区域问题。此外,他的研究虽然最后不一定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但为我们提供、梳理了大量的背景资料,给人以启发。  出处:中国佛学网

印顺法师印顺法师
『 卍巴蜀佛教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卍巴蜀佛教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细水长流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细水长流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细水长流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卍巴蜀佛教 』的立场无关,细水长流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细水长流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卍巴蜀佛教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细水长流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 『 卍巴蜀佛教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leikang 发表于: 2010-1-11 16:26:00|显示全部楼层
★本站推荐:发帖子前,请使用“排版助手”软件,让您的文章更悦目!★
顶礼印顺法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5 16:54,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