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苹果,欢迎助农支农,收获阳光自然果的您!

卍巴蜀佛教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受政策等因素影响,本论坛于2013年停止更新,关闭了发贴更新功能。
因留存有原创的图片纪实,见证了一段历史,故保留至今。
如有院校、相关研究机构、寺院等有合作意愿,在取得政府许可后,再恢复更新。
开启左侧
查看: 929|回复: 0
 来去匆匆 发表于: 2010-12-4 01:39:52|显示全部楼层

[大陆]湛如法师在中佛协第八届理事会佛教教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

  2010年11月27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佛教教育委员会主任湛如法师在中佛协第八届理事会佛教教育委员会发表讲话,原文如下:
  尊敬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上传下印长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教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筹备,今天如期开幕。令人欢喜,令人期待。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高度重视本次会议的召开;传印长老在会议筹备过程中多次关心开示,刚才又对我们作了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江苏省宗教局、江苏省佛教协会和苏州市佛教协会为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给予了关心与支持,我谨代表佛教教育委员会的全体委员,向各级领导,致以崇高的敬意与谢意!
  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的“佛教教育委员会”,由 22位委员组成,主要任务是整合佛教教育资源、协调佛教教材编审、推动佛教教育工作有序开展、承担佛教院校的教学调查与课程评估、举行院校教学研讨、组织与评审佛教教育的课题研究,为中国佛教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进言献策。
  王作安局长在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上讲话时说:“佛教教育,关乎传灯续焰、继往开来,可谓寺寺相关、人人有责,希望佛教界都来关心这件大事,共襄盛举。”,他同时指出:“要整合佛教教育力量,借助社会教育资源,提高佛教教育质量,继承创新,博采众长,形成既传承佛教历史传统、又借鉴现代科学方法的佛教教育体系。”
  传印长老刚才在开示中则强调指出:“佛教要务中,教育为第一!佛教教育是一项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的工作,关乎佛教的发展与未来。从根本上说,佛教的发展取决于佛教自身建设的好坏。在人才建设、信仰建设、道风建设、教制建设和组织建设等自身建设的五个方面中,人才建设是关键。人才培养靠教育,佛教教育是实现人才建设的重要措施和途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提出“支持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发展,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指出:“强国必先强教……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佛教教育,同样也是佛教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佛教教育,任重而道远,可以说肩负着全国佛教徒的厚望与重托。此次会议的召开,遵照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所通过“章程”规定,本着对佛教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履行好佛教教育委员会委员的职责,充分发挥各位委员的有利资源与积极作用,希望大家“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共商佛教教育的发展大计,交流经验,讨论问题,集思广益,凝聚力量,争取为今后佛教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从1980年中国佛学院恢复算起,大陆佛教教育已经走过三十个春秋。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与领导下,佛教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三大语系高、中、初三级佛教教育体系已经形成,培养了一大批佛教人才,在不同的佛教岗位上发挥了积极骨干作用。1992年1月7日至12日,中国佛教协会在上海召开了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是近三十年来佛教工作中的重要且影响深远的一次会议 。这次会议遵照宗教院校的办学方针和赵朴初会长讲话的精神,本着整顿、调整、改革、提高的原则,总结了1986年汉语系佛教院校工作座谈会以来,各佛教院校在实践中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统一了认识,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和办法,其中“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及“学修一体化,学僧生活丛林化”的呼吁与号召,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佛教教育中一直存在的某些矛盾,比如“学”与“修”的矛盾、“研究”与“信仰”的矛盾、“丛林模式”与“学院模式”的矛盾等等,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妥善的解决方法。
  一、合格僧才的培养:
  王作安局长曾指出:“佛教大计,人才为本。佛教人才是续佛慧命、荷担如来家业的中坚力量,广大信众期盼法门龙象辈出。要按照‘政治上靠得注宗教上有造诣、群众中有威信、关键时起作用’的要求,重视培养人才,善于汇聚人才,大胆使用人才,造就一支寺院管理、讲经弘法、潜修笃行、学术研究、国际交流、佛教教育、文化艺术等多元均衡的佛教人才队伍。”
  我们要深刻领会局领导的讲话精神,切实贯彻落实传印会长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大力加强合格僧才的培养。在佛教教育中,不仅要强化佛教知识的学修,还要注重僧格的养成。继续坚持“学修一体化,学僧生活丛林化”的办学思想,依托丛林,使学僧在闻思经教中增长智慧;在惜福知足中安贫乐道;在清净律仪中养成僧格;在禅修实践中坚固道心;在弘法利生中培植福德;在砥砺熏修中精进不懈; 在知恩报恩中回馈大众;在自利利他中圆满菩提。
  我们还要看到,佛教教育是针对四众弟子的教育,并不单为出人家而设。在以僧伽教育为主的前提下,还要抓好居士教育。通过举办讲经、禅修、念佛、夏令营等活动,引导居士具足正信正见,完善学修次第,培植福德智慧,汇聚外护力量。
  二、教材编写问题:
  关于教材编写工作,有关领导在纪念中国佛学院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特别强调指出:“教材建设对培养高素质的教职人员非常重要。中国佛学院要结合中国佛教的实际,充分考虑到各地、各宗派的实际,组织力量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把编写好教材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动员学术界、宗教界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一起参与,争取早日编写完成、投入使用。”对此,中国佛教协会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曾组织专门人员,佛教界与学术界通力合作,本着“爱国爱教、在教言教、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对佛教院校的教材和教学现状,作过一次深入而又全面的调研,并撰有相关的调研报告(“关于全国汉传佛教院校教材调研的报告”)。据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切实把汉语系佛教院校教材编写工作落到实处,群策群力,集中智慧,争取早日完成。
  三、院校联谊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三大语系佛教院校共有50余所。其中汉语系高级佛学院1所,中级佛学院27所,初级佛学院17所;藏语系高级佛学院1所,中级佛学院4所;巴利语系中级佛学院4所。大多数佛教院校没有定位、定编、定职称、定学历,只是教内依据具体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待遇和安排。全国佛教院校每年的办学经费约需二千万左右,绝大部分为佛教界自筹,少量为政府拨款。现在的佛教院校,普遍存在着师资短缺、办学经费不足、建制不完善等问题,亟待急需解决。
  我们可以定期举办全国佛教院校联谊活动,召集全国佛教院校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交流座谈,集中解决问题,互通有无,共享资源,以进一步促进中国佛教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提高。
  四、佛教教育资讯网与《佛教教育通讯》: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资讯传媒的日新月异,中国佛教界急需筹建一个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佛教教育资讯网,以使中国佛教更好地能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使佛教教育事业更加规范合理、可持续发展,为续佛慧命而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造就人才。同时,要编辑出版《佛教教育通讯》,反映佛教教育现状,研讨佛教教育问题,为政府决策、佛协工作安排献计献策,为广大从事佛教教育工作者,提供传达心声的平台,为办好佛教教育,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见。
  五、师资队伍建设:
  僧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虽然目前绝大多数佛教院校具备一定的师资力量,但高水平的师资太少,难以满足佛教院校自身教学工作的需要,有些院校的讲师没有受过专业师范训练,只能勉强完成教学任务。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国各级佛教院校师资力量,应该有组织、有计划地联合师范大学举办进修班、培训班,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学科学习,以提高师资水平与教学质量。
  六、全国性的佛学研究奖励基金:
  为推进佛教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为全国佛教界营建一个良好的佛教教学、学术研究氛围,使更多有潜力的青年学子安心修学、用心修学、学有所用,我们可以考虑设立一个专项的佛学奖励基金。同时对赴海外留学僧进行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七、设立中青年法师的科研经费:
  佛教院校除了应逐步解决教师职称待遇等问题外,还应鼓励中青年法师进行学术研究,我们可以尝试联合全国佛教院校,一年举办一次论文联合发表会,通过此形式,既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学术研究水平,又锻炼教师与学生的综合能力。资助佛教院校师生的优秀研究成果出版。
  八、 成立相关调研组:
  佛教院校的道风与学风建设、佛教院校的区域分布、佛教院校的课程设置、佛教院校的师资构成、佛教院校毕业僧的出路与流向、佛教院校的教材使用情况等诸多问题,都是佛教教育工作需要不断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成立相关的调研组,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在全国范围内对以上课题进行了解与摸底,为决策层提供必要的资讯与信息。
  传印长老在接受《中国宗教》杂志采访时指出:合格僧才应具备八个条件,即1、以爱国爱教、拥护中国共产党、遵行国家法律为前提;2、以坚诚信仰佛教为保证;3、以如法实行戒律为基础;4、以通达佛教教理与有关文化课目为入门;5、以实修定慧工夫为主体(由于佛教的实质是实践,所以这一条非常重要);6、以弘法利生为业务(不仅讲经说法,还包括救灾慈善、国际交流等);7、以绍隆三宝、住持道场为根据;8、以悟彻自心、继祖传灯为究竟。面对八个条件,作为佛教教育委员会的一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本着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的精神,群策群力、不负重托,为佛教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12-23 16:39,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