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生态关注──魏德东
2009年初冬的第一场雪,比平时来得要早些,也要大些。11月1日几乎整个白天,漫天的雪花弥漫了北京,车顶上的雪攒了半尺厚,草地里的雪淹没了脚踝。大人孩子们在雪中打闹着,那么开心。在这甲流感肆虐,很多中小学班级、学校都停课的时节,人们期待这场大雪能清洁空气、减少病毒的传播。近年来,与气温、流感相关的生态研究日益成为全球性的显学。不仅宗教学卷入其中,积极探讨宗教与生态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各种宗教也都积极发声,为地球的现状与未来大声疾呼。生态关注成为当代宗教的重要特征。
上个世纪90年代,哈佛大学的世界宗教研究中心将“宗教与生态”作为重点研究课题,持续数年,最终分别出版了生态与佛教、儒教、基督教、印度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之间关系的论文集,并由此培养出一批研究宗教与生态关系的学者,延至今日,宗教与生态关系的教学与研究已经是学术研究的活跃领域。笔者也曾于199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佛教的生态观》一文,当时了无声息,后来该文被引用的次数越来越多,近乎成为本研究方向的基本文献。
宗教学术界对生态问题关注的焦点,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揭示各大宗教中蕴含的有关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的思想,以此作为环保事业的精神资源。如基督教认为人是大地的管家,因此有责任将上帝创造的自然界管理好,这是基督徒的责任。佛教则主张环境受大众活动的影响,众生如果想有好的果报,就不仅要有个人的修行,还要通过集体行为,创造好的环境。没有好的环境,个人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学术界的另一个研究重点,是历史上以及当代宗教界有关生态保护领域的实践。如汉传佛教的素食,原本只是部分人的行为,现在则与低碳生活以及二氧化碳排放联系起来,认为一定程度的素食不仅有助于个人健康,也有益于降低气候变暖的速度,具有生态学意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