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庆州白塔曾惊现辽代佛教文物
在赤峰市巴林右旗索布力嘎苏木有一座辽代的古城,叫辽庆州。在庆州古城西北隅有一座释迦佛舍利塔,俗称庆州白塔。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在一次维修中,塔中惊现一批辽代珍贵的佛教文物。当年究竟发现了哪些文物?辽庆州和白塔又有那些渊源?记者2月3日对此进行了采访。
辽庆州和白塔
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王大方告诉记者,辽庆州是辽圣宗耶律隆绪死后所建的陵邑,建城前,这里是辽代皇帝游猎之所。辽圣宗耶律隆绪曾狩猎于此,死后按照其遗嘱葬于庆云山麓,因此建立庆州,作为守护和祭扫陵寝的奉陵邑。城垣为内外两城,外城遗迹已不太明显,内城保存较好。城内街道布局整齐,地表上还可看到殿宇和官署的大型建筑基址。而城内西北部耸立的辽代建造砖砌释迦佛舍利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牧民们称其为“金金察罕索布尔嘎”。
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是一座为八角七级,通高73.27米的砖木结构拱阁式塔。始建于“重熙十六年二月(1047年)”,竣工于“重熙十八年七月十五日(1049年)”,为辽兴宗耶律宗真之生母“章圣皇太后”特建。塔上门窗、楣拱及砖雕斗拱、拱眼等处,分别装有圆形、棱形青铜镜856面。每层塔檐砖雕斗拱上为木质檐椽,每支椽头各悬挂生铁铸造的风铎一支,七级塔檐椽头共有凤铎2240支。塔上七层共设假门28个,每门两旁都有天王浮雕一尊,全塔共有天王浮雕56尊,这些天王个个头戴兜鍪,身披盔甲,手持宝剑或利斧,威风凛凛,雄武生动。塔体的七层八面的门拱和角柱内侧均浮有莲花、牡丹、卷草、飞天、祥云、华盖、迦陵频伽、升龙、二龙戏珠、狮子、大象、麒麟、胡人献宝、乐舞等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工艺精湛、主题鲜明的砖质浮雕,自治区史学界、文博界称之为“辽代塔寺艺术的精华”,是“契丹民族建筑之瑰宝”。
维修时发现文物
“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在1988年至199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拨专款进行了全面维修,在维修施工过程中,从该塔塔刹相轮樘等处发现了按辽代佛教仪轨秘藏的一批辽代圣经、雕版印刷佛经,及形制多样、造型优美、彩绘华丽的内藏雕牌印刷陀罗尼经卷的木质法舍利塔108座等辽代佛教珍贵文物。这些出土的文物是辽代考古的重大发现,为研究辽庆释迦佛舍利塔的建造历史和辽代佛教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王大方说。
除此之外,塔内还有所发现。王大方告诉记者,在塔外发现了覆盖和铺垫这些辽代佛教珍贵文物的绫、罗、绢、锦等丝织品和工艺高超的丝织刺绣品及“建塔碑”、“建塔工匠碑”等。其中,丝织品图案有来自中原的“梅竹”、“云龙”以及少数民族联珠、人物以及契丹民族喜爱的骑射、海东青等。在塔中天宫内还发现大量药材,有陈香、乳香、檀香、槟榔、豆蔻,都是名贵的防腐杀虫药,药材都放在定窑印花瓷碟中。
塔内珍贵文物
在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中出土的这批辽代佛教文物中,有几件值得人们关注。
王大方介绍说,出土于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的琥珀观世音菩萨。立像由木雕覆莲、筒状薄壁像座和立像组成。佛像由紫红色琥珀雕制,身修长,赤足,双手捧莲蕾于胸前,额中镶嵌一颗珍珠,雕琢工艺精湛。柏木像座外表雕饰行龙一条环绕一周,座为覆莲纹。内藏纸本雕印经咒一卷。
在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相轮樘中室出土的凤衔珠银鎏金法舍利塔,塔内盛有“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一卷,鎏金银板。自左向右,单面竖行,镌刻经文93行。卷尾发愿文54字,其中有“重熙十八年孟秋月上京善友等记”字样。塔座前单独嵌置一镀金立像,右手扶杖,左手托钵。
而出土于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刹座内的彩绘十方佛法舍利塔,塔身呈圆筒形,内置小字雕版印经《妙法莲华经》一卷。但因霉朽严重,不能展读。包裹佛经的白绢帙上有墨书“法花经一部全身舍利在此塔中”字样。塔身外壁浅刻十尊佛像,正中刻“十方佛”三个字。十尊佛像静姿端坐于仰莲台上,蓝色螺发。塔表除佛像为原木本色外,余皆平涂橙、红、蓝、灰等颜色。
此外两件精美的辽代丝织品,更是让人感叹辽代精湛的手工艺。一件是在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相轮樘出土的橙色罗地联珠云龙纹绣巾,其主体图案为龙纹和祥云。中心为四窠联珠团龙。左上两窠龙首右向,右下两窠龙首左向。龙身蟠曲,龙头较扁,颈部细长带叉,额绣黑色“王”字。龙背和龙腹以不同丝线勾绣,并以不同色块相间填绣。龙足为三爪,龙尾粗圆,龙嘴戏一火焰宝珠。底边处为对称行龙各一。图案空隙点缀黄白山及灵芝云画面,填补空白之处。左右下三缘由白色联珠勾边,呈马鞍形。另一件是红罗地联珠人物绣经袱。其正面为红色罗,背面用白绢作夹层,一角有绢带,为包裹时打结用。正中团窠联珠环,窠内绣一骑马人物。人侧骑正视,戴皮棉帽,披铠甲袍,着棕色皮靴。面形方正,体魄壮实,黄色胡须两边翘起,双手高擎鹰鹘两只。马身上披挂铠甲,马尾结扎成花状,作奔跑状,空隙处绣犀牛角、双钱、法轮、珊瑚等杂宝纹饰。上下两端各有直条带作边。(来源:新华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