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去匆匆 发表于 2011-4-19 13:43:28

[大陆]藏传佛教稀世珍宝《大藏经》玉树震后得到妥善保护

  (资料图:佟郁)

  细心点燃酥油灯后,在佛像前虔诚跪拜并默诵经文,是青海玉树比丘尼代桑每天清晨要做的第一件事。

  “一年前的大地震夺去了我爸爸和妹妹的生命,但大藏经被抢救了出来,没有损毁,我每天都在祈求佛祖保佑那些帮助我们家的善良的人们。”代桑说。

  今年30岁的代桑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一座藏传佛教寺院里的比丘尼。她的家族在玉树藏区被称为“东仓家族”,因为收藏有藏传佛教稀世珍宝“《大藏经》”而家喻户晓。

  东仓家族世代收藏的被称为“东仓五百部”的藏族古老经典《大藏经》,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由民间藏族家庭收藏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大藏经》。作为东仓家族的后裔,代桑一家人的主要责任就是守护好《大藏经》。

  “以前,大藏经的看护和整理,主要是爸爸和妹妹更松代忠在负责,去年地震,存放《大藏经》的房子塌了,《大藏经》被埋,爸爸和妹妹遇难。地震后,邻居家着火,《大藏经》差点就被烧了,在邻居、政府派来的人员、部队官兵、寺院僧人等很多人的帮助下,《大藏经》躲过了一次劫难。”代桑说。

  东仓《大藏经》原先保存在囊谦县白扎乡的一座藏式碉楼里,由东仓家族世代守护和保管。1995年,东仓家族的传人东仓保毛(代桑的母亲)一家从囊谦搬到玉树州首府结古镇定居,《大藏经》也随之离开那座已经破败的土木结构小碉楼。

  东仓家族收藏的《大藏经》在藏族聚居地区享有盛誉,它的主人东仓是从藏族古老的四大姓氏“塞、木、东、冬”中的“东”演变而来的姓氏,在唐代时属于强大的苏毗部落。有专家认为,东仓家族的先祖是藏族远古英雄格萨尔王手下30员大将之一的东白日尼玛江才,《大藏经》就是白日尼玛江才收藏的,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这部东仓《大藏经》中不但有甘珠尔、丹珠尔等藏传佛教经典教义,还包括了几乎所有藏族学科的内容,被称为是藏民族的大百科全书,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

  玉树州首府结古镇西边扎西科巴塘居民区,一面舒缓的山坡上,一座具有典型藏式寺院建筑风格的二层小楼在春日的阳光里显得很醒目。这座小楼就是专为保护东仓家收藏的《大藏经》而修建的,全部由政府出资建设。这也是中国政府首次为民间家庭收藏出资修建保护文物的建筑,现在也是代桑居住的地方。

  走进小楼内,一楼大厅的正面和左右两面都已装好了放置经卷的木制经架,经架内很多的木格贮存室内整齐地摆放着包裹好的经卷。“这里存放的就是一小部分已经整理好的《大藏经》经卷。”代桑说。一楼左边的一间房子内,堆放着大部分未经整理、用麻代装着的经文。

  代桑从麻袋里取出一部《大藏经》经卷,保护经卷的木制夹板和捆带上还雕刻、压印着精美的图案和六字真言。代桑小心翼翼地打开经卷,将经文一张一张地捧在手里让记者看。经文全部为手写体,用金粉、银粉、朱砂、墨等书写在牛皮、桦树皮和藏纸上。“时间太久了,稍不小心,就会损坏经文。”代桑说。

  长期关注《大藏经》保护的藏族学者尕玛图嘎介绍说,东仓《大藏经》所用的藏纸有黑、蓝、绿三色。其中,用金、银粉书写的藏文经卷就有200多卷,全部写在黑色的藏纸上。大藏经内容庞杂,藏量巨大,搬运时装了163麻袋。初步整理发现,这部《大藏经》的数量多达700多卷。

  尕玛图嘎说,在当地藏族人眼中,东仓《大藏经》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书,而是“护佑一方”的圣洁之物。在过去几年间,中国政府先后拨款500多万元人民币用于东仓《大藏经》的保护,其中,投资近百万元的“东仓大藏经藏经楼”于2008年建成,总面积达456平方米。从2009年起,《大藏经》被陆续搬运到藏经楼内并由东仓家人守护。

  2010年4月14日发生的玉树地震,使存放《大藏经》的这座二层小楼也受到严重影响。地震后,当地政府迅速对藏经楼进行修复加固并于9月初完工。此次维修中,还配备了必要的安防监控和消防设备。这是玉树地震后完工的第一个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项目。

  代桑的两个妹妹现在都在上大学。她说:“我是个已经出家多年的比丘尼,长期待在家里不太合适。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盼着妹妹们早点毕业,她们就可以担起保护《大藏经》的责任了。”

  在代桑居住的屋子窗台上,花盆内一簇不知名的小花在她的悉心呵护下鲜艳地开放着。炉火烧开的奶茶香飘散在整个房间。失去亲人的痛苦虽然还让她时时暗自悲伤,但《大藏经》得到完好的保护,也让她有了许多宽慰。

  代桑的两个妹妹2011年6月就可学成毕业。对《大藏经》的前景,代桑充满着希望。(文:张进林 马勇 何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陆]藏传佛教稀世珍宝《大藏经》玉树震后得到妥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