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去匆匆 发表于 2010-11-17 22:37:30

[大陆]中国藏学家代表团与马德里华侨华人座谈交流

  正在西班牙参加“2010中国西藏文化周”活动的藏学家代表团一行四人,于2010年11月15日下午在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的会所与侨界代表举行座谈,介绍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博大精深的“藏文化”。
  藏学家代表团团长、西藏自治区行政学院副院长普布次仁说,西藏的现代化是近代以来西藏发展的根本性问题。7世纪以来,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在近代已经和世界发展潮流背道而驰,扼杀了西藏自身的发展力,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藏民生活极度困苦。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从此揭开了西藏社会发展的崭新一页。改革开放30多年来,西藏与藏族人民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与发展,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
  普布次仁教授用数据详细说明了西藏几十年来的发展成绩:西藏自治区除了青藏、川藏两条主要枢纽外,还拥有大型国道5条、干线公路15条、支线公路375条,公路总通车里程53845公里;交通的发达带动了全区旅游业的发展,2009年,西藏接待外国游客5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了52.4亿人民币;全区教育医疗福利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准,2009年,全区普通高等院校6所,中等职业学校6所,高级中学15所,完全中学9所,初级中学94所,小学884所,全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8.8%;为了让藏民更好的生活,每年政府用于农牧民的医疗补贴达到了3000万元,到了2009年末,全区共有卫生医疗机构1329个,卫生技术人员达到了10047人。
  普布次仁还提到,中央政府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黄金白银,对西藏重点文物古迹进行了修缮和保护,现在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支持的藏文《大藏经》校勘项目也已全部结束,内容得到了系统的整理,并成功出版。而闻名于世的有“东方荷马史诗”的《格萨尔王》经过多年的努力,共征集到手抄、木刻本300多部,通过整理已出版了藏、汉、法、日、英等多种语言版本。而民间流行的大量歌谣、舞蹈、戏曲、故事也得到了系统的整理、创新和发展。
  北京同乡会执行会长刘静表示,听到了藏学家的介绍后,让人感觉西藏不仅神秘安宁,而且更加繁华锦绣,祝愿西藏的明天更加美好。
  诚信法税的JULIA女士现场提问:现在很多西班牙人都想去西藏旅游,西藏的社会包容度和治安情况如何?藏学家回答道,西藏人热情好客,佛教的信仰让他们心神安宁,存善念,信业果,去西藏旅游绝对百分之百安全,也会受到藏民的欢迎。
  几位藏学家还介绍了藏族文化和苯教、佛教的传承、发展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据《欧华报》报道,座谈会上,大家对藏族人的名字很感兴趣。藏学家耐心地解释道,藏族人现在比较避讳姓氏,外人尽量不要多问,容易让藏族人感到冒犯,因为很多姓氏和解放前的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藏族人取名比较独特,比如在藏族文化里,每个月都有五个吉祥日,很多藏族人就按照吉祥日的称呼为孩子取名。或者根据出生的星期取名,简单有趣,这在民间、在广大的牧民区非常流行。但也出现了很多同名人,如:尼玛,即星期天,以此为名,一般都是在星期天出生的人。巴桑即星期五,叫巴桑的人一般都是星期五出生的。一周七天都可用于人名,而且男女不分。藏语中的一周七天依次为:尼玛(星期日)、达瓦(星期一)、米玛(星期二)、拉巴(星期三)、普布(星期四)、巴桑(星期五)和边巴(星期六)。好在藏族人的名字大多数都在四个音节以上(四个汉字),所以同名的人不算很多,不要担心叫错人。普布次仁教授还说,他就是周四出生的,所以就叫普布,逗得大家开怀大笑。
  藏学家们还告诫说,在藏传佛教文化圈内,不要随便抚摸孩子的头,因为藏民认为,只有德行极高的喇嘛和活佛才可触摸别人的头顶。
  座谈会上,与会者畅所欲言,气氛热烈。华侨华人协会秘书长陈胜利、西华联执行主席刘松林、西中经济文化促进会会长崔勇等都表达了对藏文化的崇敬,并祝愿西藏发展越来越美好。
  座谈结束后,藏学家代表团向侨领和侨团赠送了珍贵的礼品,并与大家合影留念。座谈会由西班牙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主席徐松华先生主持,驻西使馆领事参赞董玉忠、领事部主任唐盛出席。(文:墨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陆]中国藏学家代表团与马德里华侨华人座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