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宗教界的关注: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为基点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过而立之年,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任务繁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及信教群众“在促进社会和谐”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成为宗教界代表、委员高度关注、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也是他们在 2010 年两会上所思所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珍惜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维护社会稳定
十一世班禅今年 20 岁。在 2 月 3 日闭幕的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上,他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这是他首次担任社会职务。 2 月 28 日,经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随后于 3 月 3 日首次以全国政协委员身份出席会议。在两会期间的众多场合,这位最年轻的全国政协委员一再强调“学习”二字,表现出谦虚、低调的风采,而他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强烈的责任感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是各宗教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宗教界要为此作出贡献──和十一世班禅一样,这几乎是所有宗教界代表、委员们最关注的话题,他们纷纷从各自角度对此进行阐述。
充分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
近些年来,“信教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宗教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些让宗教界深受鼓舞的政策性论述,为宗教界体现自身时代价值指明了方向。
3 月 5 日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宗教界代表委员们认真学习工作报告,表示不辜负党和政府对宗教界寄予的厚望,尽自身最大努力发挥好这种积极作用。
为宗教的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与会期间,宗教界代表委员们围绕大到国家的大政方针,小到某个具体宗教活动场所房产的落实问题,都广泛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但是,作为宗教界人士,他们最关心的还是宗教界自身建设和发展方面的一些问题。
一、宗教界人才培养问题
75 岁的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刀述仁认为,我国南传佛教要不断弘扬发展,必须解决人才和场地的困境,而创办佛学院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他说,近些年来,南传佛教界已为建立中国第一所巴利语系高级佛学院做了很多准备,希望这所梦想中的佛学院能很快变为现实。
一些委员提议设立与佛教教育有关的基金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建议成立赵朴初佛教教育基金会,推动中国当今佛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释湛如也建议设立中国佛教教育基金会,着重解决“建设一所既秉承传统又契和当代的汉传佛教最高学府;强化佛教院所师资力量培训工作;加强学术支持力度;创办中国佛教图书馆并开发佛教数字图书馆”等几个方面问题。
二、宗教事务管理和宗教团体建设
释永信代表建议对全国宗教活动场所实行分层登记管理、统筹规划,按照佛道寺观的作用和影响、软硬件、僧团与传承等条件,制定分级管理标准,分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四级佛道寺观,使之在不同层次上适应社会大众与内外交往的不同需求,帮助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宗教界参与社会慈善和社会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玉佛禅寺方丈释觉醒阐述了当前宗教界开展慈善事业面临的困难与瓶颈,建议进一步理顺宗教慈善与服务社会之间的关系,鼓励宗教界积极开展慈善活动。他建议,进一步扩大宗教的综合服务功能,使宗教界在开展慈善事业、参与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做到有法可依。另外,严格宗教慈善组织资质审批,制定完备的法律及配套办法,将宗教慈善机构纳入政府审计,依法加强管理。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对宗教界开展社会服务非常关注,提出了两条相关建议。其一,建议开展全国性宗教界社会服务现状普查。他认为,宗教界的社会服务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建设、社会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对全国 ( 不含港澳台 ) 宗教界社会服务现状、现存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缺乏了解,决策者很难做出正确或准确的判断,影响到对宗教界社会服务的积极引导和科学指导。其二,建议制定《宗教团体从事慈善公益事业与社会服务活动机构注册登记管理条例》,将宗教界的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纳入有效的法制管理范围之内,使其合法、顺利地开展。
四、宗教界人士的社会保障问题
这是近年来宗教界人士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 2008 年以来,国家宗教局会同其他部门对这一问题做了细致调研。近期,国家宗教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民政部、卫生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妥善解决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的意见》,为各地解决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提供了政策指导。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兰州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苏广林提出,应该重视伊斯兰教界人士的社会保障问题。卓新平常委也提出了将全国各类宗教界人士纳入全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此外,还有一些与宗教界关系密切的问题也引起关注。如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刘柏年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中国天主教主教团秘书长马英林建议妥善处理两起涉及天主教教堂、房产拆迁和落实的问题。苏广林代表建议加强对清真食品的规范。全国政协委员、天主教闽东教区主教詹思禄提议成立神学研究机构,探讨适应中国文化的神学理论,引导中国教会的福传实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唐诚青继续关注汶川地震灾区宗教场所重建问题,希望政府尽快落实灾区宗教活动场所恢复重建的规划资金,还建议在宗教活动场所的重建过程中更多考虑保持、继承宗教文化传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