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千寿寺戒钵遗留民间 见证太原历史
“我有一只僧人用的戒钵,是从太原以前的千寿寺留传下来的,不知道它的历史有多长?”2010年1月4日上午,山西太原解南一社区的钢流(化名)称。记者随即与其一道走访山西省佛教协会得知,这只戒钵,属于古太原曾经盛极一时的寺院──千寿寺。钢流说,这只戒钵是从朋友手中得到的,朋友还说只要找张太原老地图,就能找到钵的“出生地”千寿寺。拿到戒钵后,他回家拿出收藏的一张道光二十三年、也就是1844年的太原城关图,果然在上面找到了千寿寺。
记者看到,这只戒钵由瓷制而成,釉彩呈古铜色,钵口直径约10厘米,钵体直径最大处约14厘米,高7.2厘米,钵外围写有“山西太原千寿律院戒钵”10个繁体字,无时间落款。从钵底的磨损痕迹推断,其年代比较久远。这只钵究竟出自何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
拿着实物,钢流和记者前往山西省佛教协会。山西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魏文星端详着这个戒钵,讲述起一段尘封的历史。魏文星说,钵是僧人必备之物,俗人吃饭用的是碗,僧人吃饭用的是钵。在佛家传戒时,要发“三衣一钵”,这钵就代表了佛法的传承。从钢流带来的戒钵可以看出,这只钵来源于太原千寿寺,也是过去的北十方千寿寺,原先位于如今的太钢厂区内。
史料记载,千寿寺在明朝天启年间得名,到乾隆年间进入鼎盛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位于千寿寺之东的西北炼钢厂改名太原钢铁公司,上世纪60年代初厂区扩建时全部拆除。至此,一座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的寺院沉没在历史之中。
随后,魏文星还电话请教了现居悬空寺的一位法师。该法师回忆说,北十方千寿寺,最近的两次传戒,分别是在1941年和1946年,特别是1946年,是由高僧力宏法师传戒。不过,这只戒钵的年限已无从考证。“千寿寺现在已不存在了,遗留下了受戒时这只钵,却很少见,可以作为太原历史见证的实物。”
印证了“宝贝”的“身世”后,钢流显得很兴奋。他说:“我要把这只钵作为太原文化的一个记忆,好好保存下来。”(来源:山西晚报 马继玲)
页:
[1]